高速电路测试都有哪些工序?-全流程展示
需求分析与策略制定
设计规格对标:明确电路的信号速率、时序容限、功耗等关键参数,结合PCIe、USB等接口规范定义测试指标。
测试点规划:优先选择靠近接收器管脚的测试位置(如BGA器件可通过过孔探测),避免反射干扰导致数据失真。
工具选型:根据信号带宽(≥3倍待测信号频率)选择示波器、探棒及夹具。例如,100GHz信号需配备30GHz以上带宽示波器及低容抗探针。
环境搭建与校准
硬件配置:搭建低噪声环境,使用屏蔽室或吸波材料抑制EMI干扰;电源需加装滤波电路,确保电压波动<±2%。
仪器校准:对示波器、网络分析仪进行阻抗校准(如TDR校准),探针接地线长度控制在1cm以内以减小环路电感。
信号完整性测试
眼图分析:通过2000-3000个波形叠加,评估眼高、眼宽及抖动。若眼图塌陷,需检查阻抗匹配或串扰源。
TDR/TDT测试:时域反射计(TDR)检测PCB走线阻抗连续性,上升沿时间需接近实际信号边沿(如300ps);时域传输(TDT)分析插入损耗。
抖动分解:使用示波器+抖动分析软件(如Keysight EZJIT),分离RJ(随机抖动)与DJ(确定性抖动),定位时钟源或电源噪声问题。
时序与电源验证
时序容限测试:多通道示波器捕获时钟-数据建立/保持时间,偏差超过10%需优化布线长度。
电源完整性(PI):频谱仪测量电源纹波和谐波;同步开关噪声(SSN)测试需动态加载电流。
协议与容错能力测试
误码率(BER):BERT设备发送PRBS码型,误码率需≤10⁻¹²(如PCIe 5.0标准)。
热稳定性测试:高温箱中(85℃)运行链路诊断,监控信号幅度衰减及时序漂移。
数据建模与问题定位
使用仿真软件(如ADS)对比测试数据,识别反射点或串扰路径;TDR波形突变处可能对应过孔阻抗不连续。
故障诊断与设计迭代
对失效样本进行剖片分析或X-ray检测;共模噪声超标时,建议增加差分对间距或添加共模扼流圈。
自动化测试集成
采用Python/LabVIEW编写脚本控制仪器,实现参数扫描与报告生成,减少重复操作误差。
探头选择:高频信号优先使用差分探头(带宽≥信号频率5倍),避免单端探头引入负载效应。
接地技巧:探针接地环直接连接器件GND引脚,而非通过PCB地平面。
数据记录:保存原始波形及环境参数(温湿度、供电电压),便于复现问题。
通过系统化执行上述工序,工程师可显著提升高速电路设计成功率。测试不仅是验证手段,更是优化设计的反馈通道。
技术资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