技术资料
搜索
立即计价
您的位置:首页技术资料PCB软件CAM350 实用操作指南:PCB 设计文件处理核心技巧

CAM350 实用操作指南:PCB 设计文件处理核心技巧

来源:捷配 时间: 2025/11/13 09:49:38 阅读: 36
在 PCB 制造流程中,CAM350 作为专业的计算机辅助制造软件,是连接设计与生产的关键工具,其高效操作直接影响文件处理精度与生产效率。捷配深耕 PCB&PCBA 制造领域多年,工程师团队积累了丰富的 CAM350 实战经验,以下整理了日常操作中高频使用的核心技巧,助力提升文件处理效率与准确性。

 

一、基础操作与编辑技巧

1. 图层对齐方法

当导入 Gerber 或 Dill 资料后需对齐图层时,通过菜单栏路径【EDIT -> LAYERS -> ALIGN】执行对齐命令:
  • 先在固定不动的图层上,用左键单击某一焊盘(PAD)作为基准点,右键确认;
  • 再在需要移动的图层上,左键单击对应基准点(此时该点会显示为白色);
  • 双击右键完成对齐。

2. 误选内容的快速修正

删除多个对象时,若误选了无需删除的部分,无需取消全部选择,直接按【CTRL + 鼠标左键】点击误选内容,即可恢复其选中状态(取消删除标记)。

3. 自定义 D 码的转换步骤

将指定图形转换为自定义 D 码,操作路径如下:
  1. 执行【Utilities -> DrawTo Custom】,将目标图形定义为自定义 D 码;
  2. 选择【Utilities -> Draws To Flash -> Interactive】,在弹出的选项中点击【Define By Selecting D-Code】;
  3. 通过【Pick from list】指定刚自定义的 D 码编号,完成转换。

 

 

二、文件导入与 D 码处理

1. 未定义 D 码的解决方法

导入文件时若提示存在未定义 D 码,依次点击【NEXT UNDEFINED】定位未定义的 D 码,手动设置其参数(如尺寸、形状),重复操作直至【NEXT UNDEFINED】按钮不再高亮,即完成所有 D 码定义。

 

 

三、钻孔相关操作

1. 钻孔信息的获取与生成

  • 读取钻孔文件:直接通过【Import Drill data】导入钻孔文件层,即可获取钻孔信息;
  • 生成钻孔程序:执行【Tools -> Nc Editor -> Utilities -> Gerber to Drill】,自动生成钻孔程序。

2. 客户未提供钻孔文件的处理方案

当缺少钻孔文件时,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转换生成:
  • 利用孔径孔位信息转换为钻孔文件;
  • 将线路层焊盘(PAD)转换为钻孔文件:
    1. 复制线路层所有焊盘至空层;
    2. 按孔径大小生成 Flash(花焊盘),删除多余的贴件焊盘;
    3. 将处理后的图层转成钻孔文件。

3. 自动输入钻孔刀具大小

通过脚本快速导入刀具参数:
  1. 执行【Micro -> play (scripts)】;
  2. 找到并运行【pad_drill.scr】脚本;
  3. 选择对应的【*.rep】文件,即可自动读入刀具大小。

4. 重孔检查与处理

检查重孔(完全重叠的孔):执行【Analysis -> Check drill】;处理方法:将钻孔文件导出后重新导入,系统会自动删除重孔。

 

 

四、工艺优化与检查

1. 防焊与线路 PAD 不匹配的调整

当防焊层与线路焊盘的匹配度不符合制程要求时,可按以下步骤优化:
  1. 复制所有线路焊盘至空层,与防焊层对比,删除多余的线路焊盘;
  2. 通过【Utilities -> Over/Under】将该层整体放大 0.2mm(根据制程需求调整);
  3. 拷贝防焊层的吃锡条 / 块(大铜皮上的部分)至该层;
  4. 完成后需与原始防焊层仔细比对,避免多防焊或少防焊。

2. 铜箔面积与沉金面积计算

  • 铜箔面积:执行【Analysis -> Copper Area】命令,直接获取铜箔面积数据;
  • 沉金面积:沉金面积即阻焊层面积,镀金面积对应线路层面积。计算时打开顶 / 底层,在【Copper Area】对话框中勾选【compute with drill information】即可。

3. 线路与铜皮间距的快速修整

当大面积铜箔覆盖区域中,线路 / 焊盘与铜皮的间距不满足制作要求时,可通过分层处理优化:
  1. 复制线路层所有焊盘至空层,删除大铜皮上的焊盘,将剩余焊盘放大作为 “减线路层”;
  2. 复制原始线路层至另一空层,删除大铜皮作为 “基础线路层”;
  3. 按 “基础线路层(加层)→减线路层(减层)→保留大铜皮的原始层(加层)” 的方式合层;
  4. 最终通过【Utilities -> Convert Composite】将多层合成一个复合层,并用【Analysis -> Compare Layers】与原稿核对,确保无误。

 

 

五、高级功能应用

1. 铣边操作与下刀位置调整

  • 铣边路径生成
    1. 确保铣边路径为封闭路径,执行【Tools -> Nc Editor -> Utilities -> Gerber to Mill】;
    2. 在【Mill path properties】对话框中,设置进刀速、走刀补偿及铣刀大小(在 Tool table 中定义);
    3. 确认参数后导出铣边程序。
  • 下刀位置更改:执行【Tools -> Nc EDITOR -> Edit -> Change -> Mill Path -> Plunge/Extract】,调整下刀点位置。

2. 多板合并与槽孔添加

将多块板合并(Merge)后,需在板间添加槽孔时:
  1. 切换至 NC 模式,选定槽孔尺寸;
  2. 执行【Add】命令,直接绘制槽孔即可。

3. 文字与 LOGO 添加

  • 添加英文 / 数字:执行【Add -> Text】,指定圆形 D 码(通过按【A】呼出光圈表选择或自定义,避免过大);
  • 添加汉字:CAM350 不直接支持中文,可通过以下方式导入:
    1. 在 AutoCAD 中添加汉字,转存为 DXF 或 HPGL 格式(导入时需匹配字体避免变形);
    2. 在 Protel 中添加文字后导出 Gerber 文件;
    3. 通过 UCAM 软件转入。
  • 添加 LOGO
    • 若为 Gerber 格式 LOGO,直接读入 CAM350 后复制至丝印层;
    • 若为 BMP 格式,用 BMP2PCB 转换后通过 Protel 导出为 Gerber;
    • 若为 AutoCAD 格式,转成 DXF 后导入 CAM350。

4. 负片处理与图层叠加

  • 负片设定:先绘制图形,再通过【Tables -> Composites】将图层设定为复合层,实现负片效果;
  • 多层叠加出负片:在 V8.0 版本中,执行【Table -> Composites -> Add】,输入需叠加的图层(如线路层 LAYER1 和挡油 PAD 层 LAYER2)并指定属性,即可合为一张负片菲林。

 

 

CAM350 的高效操作是保障 PCB 设计文件可制造性的核心环节,捷配凭借 10 年 + CAM 工程师团队的实战经验,结合自主研发的工业互联网平台,将上述技巧深度应用于文件预审、工艺优化等环节:通过自动检查重孔、快速调整间距、精准生成钻孔程序等操作,确保设计文件与生产制程高度匹配,配合 24 小时极速打样服务,大幅缩短客户研发周期,提升产品落地效率。

版权声明: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,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、排版、编辑,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,我们会尽快处理。

网址:https://wwwjiepei.com/design/5325.html

评论
登录后可评论,请注册
发布
加载更多评论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