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技术资料 > 可穿戴健康监测设备PCB的柔性考验

可穿戴健康监测设备PCB的柔性考验

  • 2025-09-19 10:20:00
  • 浏览量:6

可穿戴健康监测设备正在成为 “家庭健康管家”—— 动态心电贴能 24 小时监测心脏活动,智能手环可记录步数与睡眠,血糖监测手表能实时显示血糖变化。这些设备需要长期贴附在人体皮肤上,跟随肢体活动弯曲,还会接触汗液、护肤品等物质,这对内部的 PCB 提出了 “柔性、耐腐、耐用” 的特殊要求。普通刚性 PCB 无法弯曲,更经不起汗液侵蚀,而可穿戴设备专用的柔性 PCB(FPC),需通过材料选择与工艺优化,才能应对人体场景的复杂考验。今天我们就来科普,可穿戴健康监测设备 PCB 的 “柔性密码” 与 “耐用秘诀”。

QQ20250919-091254.png


首先是 “柔性基材” 的选择:可穿戴设备的 PCB 要能反复弯曲(如手腕活动时,手环 PCB 的弯曲半径需≥3mm),核心在于基材的柔韧性。普通刚性 PCB 采用玻璃纤维布增强的 FR-4 基材,硬度高、无法弯曲,而可穿戴设备的 PCB 需选用 “聚酰亚胺(PI)基材”—— 这种材料厚度仅 25-50μm,可在弯曲半径≥2mm 的情况下反复折叠 10 万次以上,同时保持绝缘性能稳定(绝缘电阻≥10^12Ω)。某动态心电贴厂商曾尝试用普通 FR-4 基材制作 PCB,结果设备无法贴合胸部曲线,且弯曲一次就出现线路断裂;更换聚酰亚胺基材的柔性 PCB 后,设备可紧密贴合皮肤,连续佩戴 7 天无线路故障。但聚酰亚胺基材也有短板:表面光滑,阻焊油墨附着力较弱,汗液容易渗入导致线路腐蚀,因此需在基材表面做 “粗糙化处理”(通过等离子体轰击增加表面粗糙度),让阻焊油墨附着力提升 3 倍,有效阻挡汗液侵入。



其次是 “耐汗液腐蚀” 的工艺设计:人体汗液中含有盐分、乳酸等物质,长期接触会腐蚀 PCB 的铜箔线路,导致信号中断。可穿戴设备的 PCB 需从两方面应对:一是 “表面处理”,采用 “沉金 + 有机涂层” 双重防护 —— 沉金层(厚度≥3μm)可隔绝铜箔与汗液接触,有机涂层(如聚对二甲苯)则能进一步阻挡汗液渗入,某智能手环的 PCB 经测试,在模拟汗液中浸泡 72 小时后,铜箔腐蚀面积仅 0.1%,远低于普通 PCB 的 5%;二是 “线路布局优化”,将铜箔线路隐藏在 PCB 内层,外层仅保留必要的焊盘,减少线路与汗液的直接接触,例如血糖监测手表的 PCB,通过 “内层信号线路 + 外层防护层” 设计,汗液导致的故障概率从 8% 降至 0.3%。



最后是 “微型化集成” 与 “低功耗” 的平衡:可穿戴设备体积小巧(如动态心电贴仅名片大小),PCB 需在有限空间内集成传感器、信号处理、无线传输等多种功能,同时控制功耗(确保设备续航≥7 天)。这要求 PCB 采用 “高密度集成” 设计:比如将传感器与 PCB 直接绑定(COB 工艺),减少元器件占用空间;采用 “细线路” 设计,线宽线距最小可达 0.1mm/0.1mm,在同样面积内布置更多线路。某智能手环厂商的 PCB,通过 COB 工艺与细线路设计,在 15mm×30mm 的面积内集成了心率传感器、蓝牙模块与电源管理线路,同时功耗降低至 5mA,满电状态下可连续使用 14 天。此外,可穿戴设备的 PCB 还需考虑 “生物相容性”—— 与皮肤接触的 PCB 边缘需做 “圆弧处理”(避免尖锐边缘划伤皮肤),阻焊油墨需选用无卤、无刺激性的医用级产品,通过 GB/T 16886 皮肤刺激测试,防止长期佩戴引发过敏。



针对可穿戴健康监测设备 PCB 的 “柔性、耐腐、微型化” 需求,捷配研发了专用柔性 PCB 解决方案:基材选用医用级聚酰亚胺(PI),支持弯曲半径≥2mm,可耐受 10 万次以上弯折;表面采用沉金(3-5μm)+ 聚对二甲苯涂层双重防护,通过 72 小时模拟汗液浸泡测试无腐蚀;支持 COB 高密度集成与 0.1mm/0.1mm 细线路设计,在微型化的同时将功耗降低 30%。此外,捷配的可穿戴 PCB 通过 ISO13485 认证与生物相容性测试,适配动态心电贴、智能手环、血糖监测手表等设备,让可穿戴健康监测设备在 “贴合人体、长期耐用” 的基础上,始终保持精准的健康数据采集能力,为家庭健康管理提供可靠支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