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层 PCB 层压工艺是高密度 PCB 制造的 “核心枢纽”
来源:捷配
时间: 2025/09/26 10:13:09
阅读: 145
标签:
多层 PCB 层压工艺
在多层 PCB(≥4 层)制造中,层压工艺是实现 “芯板、粘结片、铜箔” 一体化的核心环节 —— 通过精准控制温度、压力与时间,使粘结片(预浸料)中的树脂熔融、流动并固化,形成层间紧密结合的整体结构。与普通双层 PCB 层压相比,多层 PCB 层压因层数多(可达 24 层以上)、结构复杂(含盲孔、埋孔),对层间对齐精度、树脂填充效果、厚度均匀性要求更高,工艺优化不当易导致分层、气泡、板弯等缺陷(缺陷率超 5% 时,批量报废损失可达数十万元)。若对多层 PCB 层压的基础逻辑认知不足,易出现 “过度加压导致芯板变形” 或 “温度不足导致粘结不牢” 等问题。今天,我们从基础入手,解析多层 PCB 层压的定义、结构组成、工作原理及核心价值,帮你建立系统认知。

?
首先,明确多层 PCB 层压的核心定义:指将 “多层芯板(已蚀刻线路)、粘结片(含树脂与玻璃布)、外层铜箔” 按设计顺序叠合,在高温(170-190℃)、高压(25-40kg/cm²)条件下,使粘结片树脂熔融流动,填充芯板间隙与线路凹陷,随后固化形成绝缘层,同时实现层间电气绝缘与机械连接的工艺。其核心目标是满足 “层间结合强度≥1.5N/mm(IPC 标准)、厚度偏差≤±5%、对齐精度≤±0.1mm”,为后续钻孔、电镀等工序奠定基础。
?
多层 PCB 层压的结构组成决定工艺复杂性,典型 4 层 PCB 的层压结构从下到上为:?
- 外层铜箔:厚度 1oz(35μm)或 0.5oz(17.5μm),作为外层线路载体,铜箔粗糙度(Ra≤0.5μm)影响与粘结片的结合力;?
- 粘结片(预浸料):核心粘结层,由环氧树脂(树脂含量 50%-70%)与 E 玻璃布(增强骨架)复合而成,厚度 0.1-0.2mm,流动度(100-200mm,170℃/10kg 压力下)决定树脂填充能力;?
- 内层芯板:2 层已蚀刻线路的 FR-4 基板(厚度 0.4-0.8mm),线路间距≤0.1mm 时需选用低流动度粘结片(≤150mm),避免树脂覆盖线路;?
- 另一层粘结片与外层铜箔:与下层对称,确保 PCB 整体厚度均匀(如 1.6mm 厚 4 层 PCB,芯板 0.4mm×2 + 粘结片 0.2mm×2 + 铜箔 0.035mm×2=1.67mm,固化后压缩至 1.6mm)。?
多层 PCB 层压的工作原理可拆解为四个关键阶段,每个阶段的工艺控制直接影响层压质量:?
1. 预热阶段(室温→120-140℃,升温速率 1-2℃/min)?
- 核心作用:逐步加热叠合体,使粘结片树脂软化,释放挥发分(如水分、低分子化合物),避免后续高温阶段挥发分沸腾形成气泡;?
- 关键控制:升温速率过快(>3℃/min)会导致挥发分快速逸出,形成针孔;过慢(<0.5℃/min)则延长生产周期,降低效率。?
2. 加压升温阶段(140℃→170-190℃,压力 25-40kg/cm²)?
- 核心作用:树脂达到熔融状态(粘度降至 500-1000cP),在压力作用下流动,填充芯板线路间隙(≤0.05mm)与叠合间隙;?
- 关键控制:压力需与树脂流动度匹配 —— 高流动度粘结片(>180mm)用低压力(25-30kg/cm²),避免树脂过量溢出;低流动度粘结片(<150mm)用高压力(35-40kg/cm²),确保填充充分。?
3. 固化阶段(170-190℃保温 60-90min)?
- 核心作用:树脂发生交联反应,从液态转为固态,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绝缘层,层间结合力逐步提升至≥1.5N/mm;?
- 关键控制:保温时间不足(<60min)会导致树脂固化不完全,层间结合力下降(<1.0N/mm);过长(>120min)则树脂脆化,抗冲击性能降低。?
4. 冷却阶段(190℃→室温,降温速率 1-2℃/min)?
- 核心作用:使固化后的 PCB 缓慢冷却,避免因温差过大(>50℃/min)导致内应力集中,引发板弯板翘(翘曲度≤0.75% 为合格);?
- 关键控制:冷却速率过快(>3℃/min)会导致 PCB 翘曲度超 1%,需通过冷却水路或风冷系统精准控制。?
与双层 PCB 层压相比,多层 PCB 层压的核心差异体现在三个维度,决定其工艺优化的复杂性:?
- 层数与对齐精度:双层 PCB 仅需 2 层对齐,精度要求≤±0.2mm;多层 PCB(如 8 层)需 8 层芯板 / 粘结片对齐,精度要求≤±0.1mm,需专用定位销(精度 ±0.01mm)与叠合工装;?
- 树脂填充需求:双层 PCB 线路简单,间隙大(≥0.2mm),普通粘结片即可填充;多层 PCB 高密度线路(间隙≤0.1mm)需精准控制流动度,避免树脂不足(填充不充分)或过量(覆盖线路);?
- 内应力控制:多层 PCB 层间材料差异(如芯板与粘结片热膨胀系数 CTE 差异)更显著,冷却阶段易产生内应力,需更精细的降温速率控制(≤1.5℃/min)。?
多层 PCB 层压工艺优化的核心价值,贯穿 PCB 制造 “质量 - 效率 - 成本” 全流程:?
1. 保障层间可靠性,降低报废风险?
通过优化压力与温度,使层间结合力稳定在 1.8-2.2N/mm(超 IPC 标准 20%),分层率从 5% 降至 0.5% 以下。例如,某服务器 8 层 PCB 原工艺分层率 6%,优化加压阶段压力至 35kg/cm²、保温时间至 80min 后,分层率降至 0.3%,月减少报废损失 20 万元。?
2. 提升尺寸精度,适配高密度设计?
优化对齐精度与冷却速率,使 PCB 厚度偏差从 ±8% 降至 ±3%,翘曲度从 1.2% 降至 0.5%,满足 BGA(球距 0.4mm)等高密度元件的焊接需求。例如,某手机 6 层 PCB 优化后,厚度偏差控制在 ±2%,BGA 焊接良率从 92% 提升至 99%。?
3. 缩短生产周期,提升效率?
通过优化升温速率(从 1℃/min 提升至 1.5℃/min)与保温时间(从 90min 缩短至 70min),单批次层压时间从 4 小时缩短至 3 小时,日产能提升 25%(从 800 片 / 日增至 1000 片 / 日)。?
多层 PCB 层压工艺是高密度 PCB 制造的 “核心枢纽”,其基础原理、结构差异与核心价值是后续参数优化与缺陷解决的前提,需深入理解以确保工艺落地效果。

微信小程序
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6866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