医疗可穿戴设备(如心率变异性监测手环、动态心电记录仪)的核心价值在于 “数据精准”,需通过 PCB 实现毫伏级生物电信号(如心电信号 0.5-5mV、HRV 信号≤1mV)的稳定采集。但普通 PCB 常因电磁干扰导致数据失真:某心血管患者的 HRV 手环,因 PCB 未做屏蔽,受手机信号(2.4GHz)干扰,HRV 时域指标 SDNN(标准差)误差从 ±5ms 扩大至 ±20ms,医生无法准确判断自主神经功能;某动态心电记录仪因 PCB 线路串扰(电源线路与心电采集线路间距仅 1mm),心电波形出现 “工频干扰纹波”(50Hz),误诊率达 8%。此外,运动时的肢体晃动还会导致 PCB 与传感器接触不良,进一步加剧数据偏差。
要实现 “HRV 数据零误差”,医疗可穿戴 PCB 需从 “弱信号放大、电磁屏蔽、抗运动干扰” 三方面构建防护体系:第一是弱信号的低噪声采集设计。毫伏级生物电信号易受电路噪声影响:选用超低噪声运算放大器(TI OPA277,输入噪声电压≤1.2nV/√Hz),将心电信号放大 1000 倍后,噪声电压仍≤5mV;电源模块采用 “LDO + 多级滤波”,先用 TI LP5907 LDO(纹波≤15mV)稳压,再并联 10μF 钽电容 + 0.1μF MLCC 电容(X7R 材质),最终电源纹波≤5mV,避免电源噪声耦合至采集线路;采集线路采用 “最短路径布线”(长度≤3cm),线宽 0.2mm,与电源线路间距≥5mm,减少线路损耗与串扰。某心血管患者的 HRV 手环通过优化,SDNN 误差恢复至 ±6ms,符合临床诊断标准。
第二是全维度电磁屏蔽防护。外部电磁干扰(如手机、WiFi 信号)需严格阻断:在 PCB 采集区域外侧布置 “双层金属屏蔽罩”(0.1mm 铜箔 + 0.05mm 铝箔),屏蔽罩接地电阻≤30mΩ,2.4GHz 信号抑制率≥95%;心电采集电极与 PCB 的连接线路采用 “屏蔽双绞线”(线距 0.1mm,外侧覆盖 1oz 接地铜箔),干扰抑制率提升 90%,工频纹波从 50mV 降至 5mV 以下;PCB 接地采用 “单点接地”,采集地、电源地、屏蔽地分别独立连接至放大器附近的接地点,避免接地回路电流引入噪声。某动态心电记录仪通过屏蔽优化,误诊率从 8% 降至 0.3%,心电波形清晰可辨。
第三是抗运动干扰的结构强化。运动时的晃动会导致接触不良:PCB 与传感器电极的连接采用 “弹性导电胶”(厚度 0.3mm,导电率≥1S/cm),替代传统硬连接,即使肢体晃动,接触电阻变化也≤10mΩ;在 PCB 边缘粘贴医用级防滑胶(3M 4032),增强设备与皮肤的贴合度,运动时位移≤0.5mm;采集线路的铜箔采用 “蛇形布线”(弯曲半径 0.3mm),分散运动时的应力,避免线路断裂导致的数据中断。某运动心率手环通过结构优化,跑步时心率数据偏差从 ±8 次 / 分钟降至 ±2 次 / 分钟。
针对医疗可穿戴 PCB 的 “高精度、抗干扰” 需求,捷配推出临床级解决方案:弱信号采集用 OPA277 运放 + 多级滤波,噪声≤5mV;电磁屏蔽含双层屏蔽罩 + 屏蔽双绞线,2.4GHz 抑制率≥95%;抗运动干扰支持弹性导电胶 + 蛇形布线,接触电阻变化≤10mΩ。同时,捷配的 PCB 通过 IEC 61000-4-3 射频抗扰度测试、医疗设备 EMC 标准 YY 0505,适配 HRV、心电监测场景。此外,捷配支持 1-4 层医疗可穿戴 PCB 免费打样,48 小时交付样品,批量订单可提供信号精度与抗干扰测试报告,助力医疗设备厂商研发临床级精准的可穿戴产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