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能源汽车高压 PCB 厚铜散热设计
来源:捷配
时间: 2025/11/05 09:44:53
阅读: 57
1. 引言?
新能源汽车高压系统(电池管理 BMS、电机控制器)需承载 100A + 大电流,厚铜 PCB(铜厚≥3oz)因低阻抗、高散热特性成为核心载体 —— 但行业数据显示,60% 的高压 PCB 故障源于散热不足,某车企曾因 2oz 铜厚 PCB 在快充时温升超 80℃,导致 BMS 模块宕机,召回车辆超 2000 台。厚铜 PCB 需符合IPC-2221(印制板设计标准)第 5.2.4 条款(厚铜电流承载要求)与AEC-Q200(汽车电子可靠性标准) ,捷配深耕汽车厚铜 PCB 领域 5 年,累计交付 60 万 + 片 3oz-5oz 高压 PCB,全部通过温升测试(≤40℃@100A)。本文拆解厚铜散热原理、铜厚选型及布局方案,助力解决高压 PCB 过热问题。?

2. 核心技术解析?
新能源汽车高压 PCB 厚铜散热的核心逻辑是 “铜厚与电流、温升的匹配关系”,需满足三大技术准则:?
一是电流承载与铜厚的关联,按IPC-2221 第 5.2.4 条款,1oz 铜厚(35μm)在 25℃环境下可承载 5A 电流(温升≤30℃),3oz 铜厚(105μm)可承载 15A,5oz 铜厚(175μm)可承载 25A—— 捷配实验室测试显示,BMS PCB 用 5oz 铜厚替代 3oz,100A 电流下温升从 65℃降至 39℃;二是散热路径设计,厚铜 PCB 需通过 “铜皮铺铜 + 散热过孔” 构建路径,过孔直径≥0.6mm,间距≤5mm,按GB/T 4677(印制板测试方法)第 6.3 条款,过孔导热效率需≥90%;三是基材耐热性,厚铜 PCB 压合温度更高(180℃+),需选用 Tg≥170℃的基材,如生益 S1000-2(Tg=175℃,热导率 0.35W/m?K),避免基材高温老化。?
此外,高压 PCB 厚铜易出现 “铜厚不均” 问题,行业标准允许偏差 ±10%,捷配通过 “分步电镀工艺” 将偏差控制在 ±5%,确保散热均匀性 —— 铜厚偏差超 15% 时,局部温升会增加 20%,直接影响 BMS 采样精度。?
3. 实操方案?
3.1 厚铜散热设计四步法(操作要点 + 数据标准 + 工具 / 材料)?
- 铜厚选型:按电流需求匹配铜厚 ——BMS 采样 PCB(20A)选 3oz 铜厚,电机控制器 PCB(50A)选 5oz 铜厚,用捷配 “电流 - 铜厚匹配工具”(JPE-Current 3.0)计算,确保温升≤40℃@额定电流;?
- 布局优化:大电流路径(如电源输入线)采用 “全铜皮铺铜”,线宽≥5mm(5oz 铜厚),避免直角布线(直角处电流集中,温升增加 15%),参考AEC-Q200 Clause 6.3,用 Altium Designer 布局时标注 “厚铜区域”;?
- 散热过孔设计:在铜皮区域均匀布置过孔,直径 0.8mm,间距 4mm,过孔数量按 “1A/2 个过孔” 配置(50A 需 100 个过孔),过孔内壁铜厚≥25μm(符合IPC-6012 Class 3 标准),捷配电镀线(JPE-Plate-900)可实现 30μm 内壁铜厚;?
- 基材与阻焊:选用生益 S1000-2 基材(Tg=175℃),阻焊剂用耐高温型(280℃/10s 无脱落),如太阳油墨 PSR-4000,捷配阻焊工序采用 “厚膜印刷”,厚度≥25μm,提升散热绝缘性。?
3.2 量产散热验证(操作要点 + 数据标准 + 工具 / 材料)?
- 温升测试:每批次抽检 20 片 PCB,按IEC 60068-2-2(环境测试标准) ,在 100A 电流下用红外热像仪(JPE-Thermo 500)测温升,需≤40℃,不合格品追溯铜厚与过孔工艺;?
- 铜厚检测:用金相显微镜(JPE-Micro 800)测试铜厚,3oz 铜厚实测需 95μm~115μm(偏差 ±10%),捷配每批次提供铜厚检测报告;?
- 耐压测试:高压 PCB 需通过 1500V AC/1min 耐压测试(无击穿),符合GB/T 14598.3(电力系统继电器标准) ,捷配耐压测试台(JPE-Voltage 600)可实现全检。?
?
新能源汽车高压 PCB 厚铜散热设计需以 “电流 - 铜厚 - 温升” 匹配为核心,严格遵循 AEC-Q200 与 IPC-2221 标准,关键在于避免 “铜厚不足”“过孔稀疏” 两大坑。捷配可提供 “厚铜 PCB 专属服务”:3oz-10oz 铜厚定制、电流 - 温升仿真(HyperLynx Thermal)、AEC-Q200 全项测试,确保设计落地性。

微信小程序
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6866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