技术资料
搜索
立即计价
您的位置:首页技术资料PCB设计PCB 焊接故障分析与解决方案

PCB 焊接故障分析与解决方案

来源: 时间: 2025/09/03 15:18:00 阅读: 368

一、PCB 焊接故障的常见类型与表现

(一)虚焊故障

虚焊是 PCB 焊接中最频发的故障,表现为焊点表面看似连接,实际内部存在间隙或接触不良。典型特征包括:焊点表面无光泽、呈灰白色,焊锡与引脚 / 焊盘结合处有细微裂缝;通电测试时,焊点处电阻值波动较大(正常应≤50mΩ,虚焊时可能超过 100mΩ),甚至出现间歇性断电。例如,在消费电子 PCB 中,0402 封装电阻的虚焊故障占比达 35%,常因焊点过小导致焊锡浸润不充分。

(二)桥连故障

桥连指相邻焊点的焊锡连通形成短路,多发生在细间距元器件(如 QFP 引脚间距≤0.4mm)或密集布线区域。故障表现为:相邻引脚间有明显焊锡桥接,通电后出现短路报警(电流骤升、电压下降);显微镜下可见焊锡未完全收缩,形成跨接在引脚间的 “锡桥”。某通信设备 PCB 的桥连故障统计显示,80% 集中在 BGA 周边的 0201 封装电容区域,因焊膏印刷量失控导致。

(三)锡珠与锡渣故障

锡珠是焊点周围散落的细小焊锡颗粒(直径通常 0.1-0.3mm),锡渣则是焊点表面附着的氧化残渣。锡珠可能导致相邻线路短路,尤其在高频 PCB 中,锡珠若落在阻抗控制线上,会使信号反射损耗增加 0.5dB 以上;锡渣会降低焊点导电性,表现为焊点电阻升高(正常焊点电阻≤10mΩ,有锡渣时可达 30mΩ)。无铅焊接中,锡珠与锡渣故障发生率比有铅焊接高 20%,因无铅焊锡氧化温度更低。

图片1.png


二、焊接故障的核心成因分析

(一)焊膏与元器件因素

  1. 焊膏质量问题:焊膏中焊粉氧化度超标(正常应≤0.05%,超标时≥0.1%)会导致焊锡流动性下降,形成虚焊;焊膏黏度异常(常温下应为 100-200Pa?s,过高易导致印刷不均,过低易产生锡珠)也会引发故障。例如,储存不当(温度超过 25℃)的焊膏,使用后虚焊率会上升 25%。

  1. 元器件引脚缺陷:引脚氧化(镀层厚度≤0.5μm 时易氧化)会阻碍焊锡浸润,形成虚焊;引脚变形(如 0603 电阻引脚偏移≥0.1mm)会导致焊锡无法均匀覆盖焊盘,引发桥连。某汽车 PCB 故障案例中,60% 的虚焊源于元器件引脚在仓储中受潮氧化。

(二)工艺参数偏差

  1. 回流焊温度曲线异常:预热区温度不足(低于 150℃)会导致焊膏中助焊剂挥发不充分,焊点易出现气泡;回流区峰值温度过高(无铅焊锡超过 260℃)会使焊锡过度氧化,形成锡渣;冷却速度过快(超过 10℃/s)会导致焊点内部产生应力,出现裂缝。

  1. 焊膏印刷参数失控:钢网厚度过厚(超过 0.2mm)会导致焊膏量过多,引发桥连;钢网开孔偏移(超过 0.05mm)会使焊膏印刷在焊盘外,形成锡珠;刮刀压力过小(低于 0.1MPa)会导致焊膏印刷不完整,引发虚焊。

(三)设备与环境因素

  1. 设备精度不足:贴片机吸嘴磨损(直径偏差≥0.02mm)会导致元器件偏移,引发桥连;回流焊炉温区温差过大(超过 ±5℃)会使同一 PCB 不同区域焊点质量不均。某 PCB 厂家的故障追溯显示,30% 的焊接故障与贴片机吸嘴未定期校准有关。

  1. 环境温湿度异常:车间湿度超过 65% 时,焊膏易吸潮,焊接时产生气泡;温度低于 18℃时,焊膏黏度升高,印刷质量下降。在南方梅雨季节,PCB 焊接故障发生率会比干燥季节高 15%。



三、焊接故障的检测技术与工具

(一)外观检测技术

  1. 光学检测(AOI):AOI 设备通过高清相机(分辨率≥500 万像素)拍摄焊点图像,与标准模板对比,可识别虚焊(焊点灰度值异常)、桥连(相邻焊点连通)、锡珠(多余焊锡颗粒),检测准确率达 99%,速度达 30 块 PCB / 分钟,适用于批量生产在线检测。

  1. 显微镜检测:采用 20-50 倍金相显微镜,人工观察焊点细节,可发现细微裂缝(宽度≥0.01mm)、锡渣附着等 AOI 易漏检的故障。例如,在军工 PCB 检测中,显微镜复检能将虚焊漏检率从 AOI 的 0.5% 降至 0.1% 以下。

(二)电气性能检测

  1. 在线测试(ICT):ICT 通过探针接触 PCB 测试点,测量焊点电阻、电容等参数,虚焊时电阻值会超出正常范围(如焊点电阻>50mΩ),桥连时会检测到短路信号。某消费电子厂采用 ICT 后,焊接故障的出厂漏检率从 5% 降至 0.5%。

  1. X 光检测:针对 BGA、CSP 等底部焊接元器件,X 光检测可穿透封装,观察焊点内部空洞(空洞率>25% 判定为故障)、焊锡量不足等问题,分辨率可达 5μm,是 BGA 焊接故障检测的核心工具。



四、焊接故障的解决策略与预防措施

(一)工艺优化方案

  1. 回流焊温度曲线校准:根据焊膏类型制定标准曲线,无铅焊膏需确保预热区(150-180℃,60-90s)、恒温区(180-200℃,60-120s)、回流区(240-250℃,30-60s)、冷却区(200-100℃,60-90s)参数匹配,每月用温度曲线测试仪校准一次炉温。

  1. 焊膏印刷参数管控:钢网厚度根据元器件封装选择(0402 封装用 0.12mm 钢网,0201 封装用 0.1mm 钢网);刮刀压力控制在 0.15-0.2MPa,印刷速度 30-50mm/s;每印刷 50 块 PCB 清洁一次钢网,避免焊膏残留。

(二)物料与设备管理

  1. 物料质量管控:焊膏储存温度控制在 2-10℃,开封后需回温 4 小时再使用;元器件入库前检测引脚镀层厚度(≥1μm)与氧化程度,储存环境相对湿度≤50%;每批次物料抽样 10% 进行焊接测试,合格后方可使用。

  1. 设备维护校准:贴片机吸嘴每生产 1000 块 PCB 检查一次磨损情况,每季度校准一次贴片精度(偏差≤0.02mm);回流焊炉每两周清理一次炉胆,每月校准一次温区温差(≤±3℃);AOI 设备每周校准一次光学系统,确保检测精度。

(三)环境与人员管控

  1. 环境参数控制:车间温度维持在 20-25℃,相对湿度 45%-60%;安装除湿机与空调系统,梅雨季节启用恒温恒湿模式;焊接区域保持洁净(万级洁净度),避免灰尘污染焊膏。

  1. 人员培训与考核:操作人员需通过焊接工艺培训(包括焊膏特性、设备操作、故障识别),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;每月开展一次故障案例分享会,提升人员对虚焊、桥连等故障的判断能力;建立操作人员绩效与焊接合格率挂钩机制,合格率低于 99% 时进行再培训。


版权声明: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,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、排版、编辑,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,我们会尽快处理。

网址:https://wwwjiepei.com/design/3869.html

评论
登录后可评论,请注册
发布
加载更多评论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