空气质量监测 PCB 的环境适应性设计:适配室内外复杂场景
来源:捷配
时间: 2025/09/23 10:03:33
阅读: 104
标签:
空气质量监测 PCB,环境适应性设计
空气质量监测设备的应用场景差异极大 —— 从室内家庭环境(常温、低湿、无腐蚀)到室外露天环境(高低温、雨雪、强紫外线),再到工业车间(高湿、腐蚀性气体、粉尘),不同场景对 PCB 的环境适应性要求截然不同。若忽视场景特性,盲目采用统一 PCB 设计,会导致设备在极端环境下失效,如低温下 LCD 黑屏、高湿下 PCB 短路、腐蚀性气体中铜箔腐蚀。

?
一、室外环境 PCB 设计:应对高低温、雨雪与紫外线?
室外空气质量监测设备(如路边监测站、园区监测仪)需承受 - 30-70℃宽温、5%-95% RH 高湿、雨雪冲刷与紫外线照射,PCB 设计需重点关注 “耐温性、防潮性、抗紫外线老化”:?
1. 耐温设计:保障高低温下性能稳定?
- 基材选择:选用高 Tg FR-4 基材(Tg≥170℃),玻璃化转变温度高于室外高温(70℃),避免高温下基材软化导致 PCB 变形;低温下(-30℃),基材需保持良好韧性,抗折强度≥35N(1.6mm 厚 PCB),避免脆裂;?
- 元件选型:所有元件需选用工业级或车规级,工作温度范围覆盖 - 40-85℃,如 MCU 选 STM32L476(-40-85℃)、电源 IC 选 MP1584(-40-85℃),避免低温下元件参数漂移、高温下失效;?
- ** solder paste 选择 **:采用无铅高温焊锡膏(熔点 217℃),焊接后焊点在 - 30-70℃循环下无开裂,焊点剪切强度≥50N。某室外设备用普通焊锡膏(熔点 183℃),低温 - 30℃时 30% 的焊点开裂;改用高温焊锡膏后,开裂率降至 0.5%。?
2. 防潮防水设计:避免雨雪导致短路?
- PCB 布局:将 MCU、电源 IC 等核心元件布置在 PCB 顶层(远离外壳底部),传感器接口、连接器等易受潮部位布置在 PCB 边缘,下方设计排水孔(直径 1mm),避免雨水积聚;?
- 阻焊层与涂层:选用耐湿热阻焊层(如 PSR-4000 系列),在 85℃/85% RH 环境下,绝缘电阻≥10¹²Ω;PCB 整体涂覆 conformal 涂层(如聚氨酯树脂,厚度 50μm),涂层吸水率≤1%(24 小时浸泡),隔绝雨水与湿气;?
- 连接器防护:传感器与通信模块的连接器选用防水型(IP67 等级),如 MX120 系列防水连接器,插头与插座配合后,防水等级达 IP67,避免雨水渗入 PCB。某室外设备用普通连接器,雨水渗入后 PCB 短路,故障率 20%;改用防水连接器后,故障率降至 0.3%。?
3. 抗紫外线设计:防止老化失效?
- 基材与涂层抗 UV:选用抗紫外线 FR-4 基材(添加 UV 稳定剂),或在 PCB 表面贴覆抗 UV 保护膜(厚度 25μm),避免紫外线照射导致基材发黄、脆化;?
- 元件抗 UV:LCD 显示屏、指示灯等外露元件需选用抗 UV 材质,如 LCD 面板贴 UV 防护膜,指示灯外壳用 PC 材质(抗 UV 等级 UV3),避免长期照射后变色、透光率下降。某设备的 LCD 未做抗 UV 处理,室外使用 6 个月后透光率从 90% 降至 60%;贴防护膜后,6 个月透光率保持 85% 以上。?
二、工业环境 PCB 设计:应对高湿、腐蚀性气体与粉尘?
工业车间(如化工、冶金、涂装车间)的空气质量监测设备,需承受 85% RH 以上高湿、硫化物 / 氮氧化物等腐蚀性气体、大量粉尘,PCB 设计需重点关注 “防腐蚀、防尘、耐高湿”:?
1. 防腐蚀设计:保护铜箔与元件?
- 表面处理:PCB 表面采用沉金处理(金层厚度 0.1-0.3μm,镍层 5-10μm),金的耐腐蚀性优于锡、OSP,在 5% NaCl 溶液盐雾测试中,96 小时无腐蚀(OSP 仅 24 小时);?
- 元件防护:电化学传感器、电源 IC 等易受腐蚀的元件,需选用密封型封装(如 TO-8 金属外壳封装的传感器),避免腐蚀性气体进入元件内部;?
- PCB 布局:将易受腐蚀的元件(如传感器)布置在设备气流上游,远离腐蚀性气体浓度高的区域;电源电路、通信电路布置在下游,减少腐蚀风险。某化工车间设备,传感器布置在气流下游,3 个月后传感器腐蚀失效;调整至上游后,使用寿命延长至 12 个月。?
2. 防尘设计:避免粉尘堆积导致故障?
- 密封结构:PCB 所在的设备外壳需设计防尘结构(IP65 等级),外壳缝隙用防尘棉(孔径≤10μm)填充,阻止粉尘进入;?
- PCB 防尘涂层:在 PCB 表面涂覆防尘涂层(如聚四氟乙烯,厚度 30μm),涂层表面光滑(Ra≤0.5μm),粉尘不易附着,且易被气流吹落;?
- 散热与防尘平衡:设备散热孔需设计防尘网(孔径 50μm),避免粉尘通过散热孔进入 PCB,同时确保散热效率(防尘网通风率≥80%)。某冶金车间设备,未装防尘网导致 PCB 粉尘堆积,短路故障率 15%;加装防尘网后,故障率降至 1%,散热温度仅上升 2℃。?
3. 耐高湿设计:保障绝缘性能?
- 去潮处理:PCB 生产后需在 120℃烘箱中烘烤 2 小时,去除基材中的水分(含水量≤0.1%);?
- 绝缘增强:在 PCB 电源线路与接地平面之间增加绝缘阻焊层厚度(≥50μm),提升耐湿绝缘性能;关键焊点(如电源连接器)周围涂覆环氧树脂,增强绝缘,避免高湿下漏电。某高湿车间设备,PCB 绝缘电阻在 95% RH 下降至 10?Ω;涂覆环氧树脂后,绝缘电阻保持 10¹¹Ω 以上。?
三、室内环境 PCB 设计:聚焦低功耗与小型化?
室内空气质量监测设备(如家用甲醛检测仪、办公室 PM2.5 监测仪)工作环境温和(0-40℃、30%-60% RH),无强干扰与腐蚀,PCB 设计需重点关注 “低功耗、小型化、成本控制”:?
1. 低功耗设计:延长电池续航?
- 元件选型:选用低功耗元件,如 MCU 选 STM32L431(休眠电流≤1μA)、传感器选 SHT30(工作电流 800μA,休眠电流 0.1μA);?
- 电源管理:非监测时段(如每 30 分钟监测 1 次),关闭传感器、LCD、通信模块电源,仅保留 MCU 休眠,待机电流≤10μA;监测时快速唤醒,工作电流≤50mA;?
- 动态调压:根据元件工作状态调整供电电压,如 MCU 休眠时降至 1.8V,工作时升至 3.3V,进一步降低功耗。某家用检测仪未做动态调压,电池续航仅 7 天;优化后,续航延长至 30 天。?
2. 小型化设计:适配桌面摆放?
- PCB 尺寸优化:采用 4 层 PCB(比 2 层 PCB 面积减少 40%),将传感器、MCU、通信模块紧凑布局,PCB 尺寸控制在 50mm×50mm 以内;?
- 元件封装选择:选用超小封装元件,如电阻电容用 0402 封装(0.4mm×0.2mm)、MCU 用 QFN24 封装(4mm×4mm),减少元件占用面积;?
- 布局优化:将相同功能的元件(如电源电路)集中布局,减少线路长度,同时便于散热。某家用设备用 2 层 PCB,尺寸 70mm×70mm;改用 4 层 PCB 后,尺寸缩小至 45mm×45mm,适配桌面小型化需求。?
空气质量监测 PCB 的环境适应性设计需 “场景定制”,针对室外、工业、室内的不同环境特性,从基材、元件、布局、防护等方面优化,才能确保设备在目标场景下长期稳定运行。
上一篇:空气质量监测 PCB 的抗干扰设计
下一篇:高多层PCB叠层-高密度电路骨架

微信小程序
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6866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