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CB 定制焊接常见缺陷:别让 “小问题” 毁了整板,排查方案看这篇
来源:捷配
时间: 2025/10/09 10:00:36
阅读: 175
在 PCB 定制焊接中,哪怕一个看似微小的缺陷(比如一个锡珠、一处虚焊),都可能导致整个电路失效 —— 比如某智能手表因一个 0201 元件虚焊,导致心率监测功能失灵;某工业控制器因桥连(相邻焊点焊锡连通),出现短路烧毁。今天就科普 PCB 定制焊接中最常见的 4 类缺陷,带你看懂它们的产生原因与排查解决办法,帮你避开 “隐形坑”。

第一类缺陷:虚焊——“看似焊上了,实际没连通”。虚焊的典型现象是:焊点表面无光泽、呈灰白色,用万用表检测时接触电阻大(正常应≤0.1Ω),甚至偶尔导通偶尔断开。产生原因主要有 3 个:一是焊料不足或焊膏质量差(助焊剂含量过低,焊锡流动性差);二是焊接温度不够或高温停留时间短,焊锡未完全润湿焊盘;三是焊盘氧化或有油污,焊锡无法与焊盘充分结合(比如 PCB 存放过久,焊盘 OSP 涂层失效)。排查解决办法:首先用放大镜观察焊点外观,若发现无光泽焊点,标记后用热风枪(温度 230-240℃)补焊,同时检查焊膏是否在保质期内(未开封焊膏冷藏保质期 6 个月);若批量出现虚焊,需重新校准回流炉温度曲线,确保峰值温度与停留时间达标;焊盘氧化则需重新处理 PCB 表面(如重新沉金)。
第二类缺陷:桥连——“相邻焊点被焊锡连在一起”。桥连多发生在元件间距小的区域(如 01005 元件、QFP 引脚),现象是相邻焊盘之间有焊锡连通,会导致电路短路。原因主要有:一是焊膏量过多(钢网开孔过大,印刷时焊膏溢出);二是元件贴装偏移,引脚与相邻焊盘重叠;三是回流焊时温度过高,焊锡流动性过强,蔓延到相邻焊盘。排查解决办法:少量桥连可用吸锡带(搭配热风枪)清理多余焊锡;批量桥连则需优化钢网(缩小开孔尺寸,比如 01005 元件的钢网开孔宽度从 0.2mm 缩至 0.18mm);贴装偏移需校准贴片机定位精度,确保元件居中在焊盘上;温度过高则适当降低回流炉峰值温度(如从 245℃降至 235℃)。
第三类缺陷:立碑——“贴片元件像‘墓碑’一样立起来”。立碑多发生在小型贴片元件上(如 0402、0201 电阻电容),现象是元件一端翘起,仅另一端与焊盘连接。原因是元件两端焊盘受热不均:比如焊盘大小不一致(一端大一端小,受热速度不同),或回流焊时热风气流不均,导致一端焊锡先熔化,拉动元件翘起。排查解决办法:首先检查 PCB 设计,确保元件两端焊盘尺寸对称(如 0402 元件的焊盘宽度均为 0.2mm,长度均为 0.4mm);其次优化回流炉热风分布(开启 “热风搅拌” 功能),避免局部气流过强;若仍出现立碑,可在元件两端焊盘间增加 “防立碑焊盘”(小铜块,平衡受热)。
第四类缺陷:锡珠——“焊点周围出现细小锡粒”。锡珠直径通常 0.1-0.3mm,若落在电路之间,可能导致隐性短路(长期使用后受潮导通)。产生原因:一是焊膏量过多,印刷时挤压溢出;二是回流焊预热阶段温度过低或过快,焊膏中的溶剂未充分挥发,高温时突然沸腾,溅出锡粒;三是钢网与 PCB 接触不紧密,印刷时出现漏膏。排查解决办法:控制焊膏印刷量(钢网开孔厚度 0.12-0.15mm,根据元件大小调整);优化回流炉预热曲线,将预热时间从 60 秒延长至 90 秒,让溶剂缓慢挥发;钢网与 PCB 接触不紧密则需检查钢网平整度,必要时更换钢网。
这些常见缺陷的规避,需要专业的工艺把控与经验积累,而捷配在 PCB 定制焊接中建立了 “缺陷预防 - 实时排查” 体系:首先在设计阶段,智能审单系统会自动检查焊盘对称性、元件间距,提前规避立碑、桥连风险;焊接前,对焊膏进行 “粘度检测”(确保在 150-250Pa?s,符合印刷要求);焊接中,MES 系统实时监控回流炉温度、贴装精度,异常时自动报警;焊接后,通过 AOI(自动光学检测)设备全检,识别虚焊、桥连、锡珠等缺陷,识别率达 99.8%。对于少量缺陷,捷配配备专业返工团队,用热风枪、吸锡带等工具精准修复,确保交付的 PCB 焊接合格率超 99.5%,帮用户省去后续排查成本。

微信小程序
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6866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