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CB 走线间距设计规范
来源:捷配
时间: 2025/10/13 10:09:11
阅读: 82
PCB 走线间距的设计不能 “凭感觉”,需遵循明确的标准(如 IPC-2221、IPC-6012)与场景要求,通过量化参数确保电气安全、信号完整性与可制造性。不同行业(消费电子、工业、汽车、医疗)的标准差异显著,若忽视规范,轻则导致 PCB 无法通过认证,重则引发安全事故。本文聚焦通用设计规范,分电压等级、信号类型、制造能力三大维度,给出量化的间距要求与实操案例,帮你建立规范设计思维。?

一、基于电压等级的间距规范(核心依据 IPC-2221)?
IPC-2221 是 PCB 设计的通用标准,明确了不同电压下走线间距的最小要求,需结合 “清洁度等级”(反映环境污染程度)调整:?
1. 清洁度等级 1(洁净环境:如医疗设备、消费电子内部,无粉尘 / 油污)?
- ≤30V DC/AC:最小间距 0.1mm(4mil),若线宽≤0.1mm,间距需≥线宽(避免细线条间距过小导致制造困难);?
- 应用场景:手机、电脑的 3.3V/5V 信号走线(如 MCU 引脚、传感器信号线);?
- 30V~75V:最小间距 0.15mm(6mil),且需满足爬电距离≥0.1mm/V(如 50V 电路爬电距离≥5mm,同层走线间距需≥5mm);?
- 应用场景:工业传感器的 24V 供电走线;?
- 75V~150V:最小间距 0.25mm(10mil),爬电距离≥0.12mm/V;?
- >150V:最小间距 = 电压 ×0.001mm/V(如 220V 为 0.22mm,但实际需结合安全标准取更大值,如 AC 220V 按国标需≥6mm)。?
2. 清洁度等级 2(一般环境:如工业车间、汽车舱内,少量粉尘)?
间距需比等级 1 增大 20%~30%:?
- ≤30V:最小间距 0.12mm(5mil);?
- 30V~75V:最小间距 0.18mm(7mil);?
- >75V:最小间距 = 等级 1 值 ×1.3。?
3. 清洁度等级 3(恶劣环境:如户外、油污车间,多粉尘 / 化学污染)?
间距需比等级 1 增大 50%~100%:?
- ≤30V:最小间距 0.15mm(6mil);?
- 30V~75V:最小间距 0.22mm(9mil);?
- >75V:最小间距 = 等级 1 值 ×1.5~2.0。?
二、基于信号类型的间距规范(避免串扰)?
不同信号类型对串扰的容忍度不同,需通过间距控制串扰在可接受范围(通常串扰衰减≥-30dB):?
1. 模拟信号(如传感器、音频、射频)?
- 低频模拟信号(≤1MHz,如温度传感器 0~5V 信号):与数字信号间距≥0.2mm,与高频信号间距≥0.5mm;?
- 高频模拟信号(>1MHz,如射频 2.4GHz 信号):与数字信号间距≥0.5mm,与其他射频信号间距≥1mm,且避免平行布线(平行长度<10mm);?
- 案例:某音频 PCB 的麦克风信号线(低频模拟)与 USB 数据线(数字)间距 0.15mm,串扰导致音频有杂音;调整为 0.25mm 后,杂音消除。?
2. 数字信号(如 MCU、总线、时钟)?
- 低速数字信号(≤10MHz,如 I2C、UART):与模拟信号间距≥0.2mm,与其他数字信号间距≥0.1mm;?
- 高速数字信号(10MHz~100MHz,如 SPI、CAN):与模拟信号间距≥0.3mm,与其他高速信号间距≥0.2mm,且等长布线(误差<10%);?
- 超高速数字信号(>100MHz,如 DDR、PCIe):与模拟信号间距≥0.5mm,与其他超高速信号间距≥0.3mm(为线宽的 2~3 倍),且需包地屏蔽(屏蔽地与信号线间距≥0.1mm);?
- 案例:某 DDR4 内存 PCB 的数据线间距 0.15mm(线宽 0.2mm,不足 2 倍),串扰导致数据传输误码率 10??;调整为 0.4mm 后,误码率降至 10?¹²。?
3. 电源信号(供电走线)?
- 低压电源(≤30V,如 3.3V、5V):与信号走线间距≥0.2mm,避免电源噪声耦合;?
- 高压电源(>30V,如 24V、48V):与信号走线间距≥0.5mm,与低压电源间距≥0.3mm;?
- 大电流电源(>1A,如电机驱动供电):走线宽(≥1mm/A),与信号走线间距≥0.5mm,避免电流噪声干扰信号。?
三、基于制造能力的间距规范(确保可生产)?
PCB 制造商的工艺能力决定了最小可生产间距,若设计间距小于制造极限,会导致短路、断线等问题:?
- 常规 FR-4 PCB(批量生产):最小间距 0.1mm(4mil),线宽≤0.1mm 时,间距需≥线宽(如线宽 0.08mm,间距≥0.08mm);?
- 柔性 PCB(FPC):最小间距 0.12mm(5mil),因柔性基材易变形,间距需比刚性 PCB 大 20%;?
- 高密度 PCB(HDI,如手机主板):最小间距 0.08mm(3mil),需采用激光钻孔、精细蚀刻工艺,成本比常规 PCB 高 30%~50%;?
- 注意事项:设计时需向制造商确认 “最小可生产间距”,避免设计与工艺脱节(如某厂商设计 0.08mm 间距,但制造商最小能力为 0.1mm,需返工调整)。?
四、特殊场景的附加规范?
1. 安全认证场景(如 CE、UL、FDA)?
- UL 认证(北美安全标准):AC 120V 走线间距≥3mm,AC 240V≥6mm;?
- CE 认证(欧盟标准):高压电路(>50V)间距需满足 EN 61010 标准,如 AC 220V 间距≥6mm;?
- FDA 认证(医疗设备):生物相容性要求高,间距需比常规值大 20%,且基材需无卤素。?
2. 高温场景(如汽车发动机舱、工业烤箱)?
- 温度>125℃时,基材绝缘性能下降,间距需比常温增大 30%,如常温 0.1mm 间距,高温下需 0.13mm。?
规范设计的核心是 “量化参数 + 场景适配”—— 例如某工业 PLC PCB 的 24V 供电走线(清洁度等级 2),按 IPC-2221 规范,间距需≥0.18mm,同时与 5V 信号走线间距≥0.3mm,若仅按 0.1mm 设计,会导致爬电风险与信号串扰。可见,遵循规范是确保 PCB 性能与安全的关键。

微信小程序
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6866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