波峰焊 SMT 工艺参数优化:锡温、速度与波峰的精准控制
来源:捷配
时间: 2025/09/26 09:54:56
阅读: 174
标签:
波峰焊 SMT
波峰焊 SMT 的焊接质量高度依赖工艺参数 —— 锡温偏差 ±5℃会导致虚焊率从 1% 升至 8%,传输速度偏差 0.2m/min 会使桥连率增加 5%。与 “凭经验设定参数” 的误区不同,科学的参数优化需结合 “焊锡类型、PCB 特性、元件规格”,针对锡温、传输速度、波峰高度、助焊剂参数、预热温度五大核心参数,建立量化控制标准,避免单一参数优化导致整体缺陷率上升。今天,我们解析波峰焊 SMT 的工艺参数优化策略,结合具体案例与标准范围,帮你实现 “低缺陷、高稳定” 的焊接效果。?

一、核心参数 1:焊锡温度(无铅焊锡为主流)?
焊锡温度是波峰焊最关键的参数,直接决定焊锡的流动性(粘度)与浸润能力,温度过低会导致焊锡流动性差、填充不充分;过高则会导致焊锡氧化、元件损坏。?
1. 标准范围与适配场景?
- 无铅焊锡(Sn96.5Ag3.0Cu0.5,SAC305):标准温度 250-255℃,这是行业主流选择,适配 90% 以上的 THT 元件(如电阻、电容、连接器);?
- 高温无铅焊锡(Sn95.5Ag4.0Cu0.5,SAC405):温度 260-265℃,适用于耐高温元件(如陶瓷电容、功率 MOS 管);?
- 低温无铅焊锡(Sn42Bi58):温度 180-190℃,适用于热敏元件(如传感器、LED),避免高温损坏。?
2. 影响与优化逻辑?
- 温度过低(<245℃,SAC305):?
- 问题:焊锡粘度增加(250℃时粘度约 0.012Pa?s,240℃时升至 0.018Pa?s),无法充分填充通孔,导致虚焊(焊点填充率<70%)、焊锡不足;?
- 优化:逐步升温至标准范围,每次调整 2℃,观察焊点填充率,直至填充率≥90%;?
- 温度过高(>260℃,SAC305):?
- 问题:焊锡氧化速度加快(260℃时氧化速率是 250℃的 2 倍),生成大量锡渣(每天增加 500g / 炉),同时元件引脚易过热氧化,导致浸润不良;?
- 优化:降至 252-253℃,同时增加焊锡抗氧化剂(如添加量 0.5%),减少锡渣生成;?
3. 案例?
某消费电子工厂用 SAC305 焊锡,锡温设定 262℃,虚焊率 1% 但锡渣日产量 800g,调整至 253℃并添加抗氧化剂后,锡渣降至 300g / 日,虚焊率仍保持 1.2%,满足生产需求。?
二、核心参数 2:传输速度?
传输速度决定 PCB 在波峰中的浸润时间(焊接时间),速度过慢会导致焊点过热、PCB 变形;过快则会导致浸润时间不足,焊点填充不充分。?
1. 标准范围与计算逻辑?
- 标准范围:1-1.5m/min,对应的浸润时间(PCB 通过波峰的时间)为 3-5 秒(波峰长度通常为 50-80mm,如速度 1.2m/min=20mm/s,80mm 波峰的浸润时间 = 80/20=4 秒);?
- 计算逻辑:浸润时间需满足 “焊锡充分填充通孔 + 形成金属间化合物”,最短不低于 3 秒(避免填充不足),最长不超过 6 秒(避免过热)。?
2. 影响与优化逻辑?
- 速度过快(>1.6m/min):?
- 问题:浸润时间<3 秒,焊锡未完全填充通孔,焊点出现 “针孔”(孔洞直径>0.1mm),电气连接不可靠;?
- 优化:降至 1.2-1.3m/min,确保浸润时间 4 秒左右,针孔率可从 5% 降至 0.5%;?
- 速度过慢(<0.9m/min):?
- 问题:浸润时间>6 秒,PCB 底面长时间接触高温焊锡,导致 PCB 变形(翘曲度>1%)、元件引脚氧化(如铜引脚生成 CuO);?
- 优化:升至 1.0-1.1m/min,同时加强预热(提升至 120℃),减少 PCB 温差变形;?
3. 案例?
某工业 PCB(厚度 2.0mm)传输速度 0.8m/min,浸润时间 7 秒,PCB 翘曲率 2%,调整至 1.1m/min 后,浸润时间 5 秒,翘曲率降至 0.6%,满足 IPC 标准(≤0.75%)。?
三、核心参数 3:波峰高度?
波峰高度决定 PCB 与焊锡的接触面积,高度过低会导致焊盘浸润不足;过高则会导致焊锡溢出至 PCB 正面,引发短路。?
1. 标准范围与适配逻辑?
- 标准范围:PCB 厚度的 1/2-2/3,如 1.6mm 厚 PCB,波峰高度 0.8-1.1mm;2.0mm 厚 PCB,高度 1.0-1.3mm;?
- 适配逻辑:确保通孔焊盘完全浸入焊锡(浸入深度 2-3mm),同时避免焊锡超过 PCB 顶面(距离顶面≥0.5mm)。?
2. 影响与优化逻辑?
- 高度过低(<PCB 厚度 1/2):?
- 问题:焊盘浸入深度不足 1mm,焊锡无法填充通孔,导致 “空焊”(通孔内无焊锡),导通电阻超 100mΩ;?
- 优化:逐步升高波峰高度,每次调整 0.1mm,用切片法观察通孔填充率,直至≥90%;?
- 高度过高(>PCB 厚度 2/3):?
- 问题:焊锡溢出至 PCB 正面,覆盖表面贴装元件(如 0402 电阻),导致桥连(短路率超 10%);?
- 优化:降至标准范围,同时调整 PCB 传输角度(3-5° 倾斜),引导多余焊锡回流;?
3. 案例?
某汽车 PCB(厚度 1.6mm)波峰高度 1.3mm(超 2/3),正面 SMD 元件桥连率 12%,调整至 1.0mm 后,桥连率降至 1.5%,通孔填充率仍达 92%。?
四、核心参数 4:助焊剂参数(喷涂量与活化温度)?
助焊剂参数直接影响焊锡润湿性,喷涂量不足或活化温度不当会导致氧化层去除不彻底,引发虚焊。?
1. 喷涂量优化?
- 标准范围:干膜厚度 10-30μm,用膜厚仪测量,偏差≤±2μm;?
- 影响:?
- 过少(<10μm):氧化层去除不彻底,焊锡润湿性差(润湿角>45°),虚焊率超 8%;?
- 过多(>30μm):焊后残留多(需额外清洗),且易形成锡珠(直径>0.2mm);?
- 优化:通过调整喷嘴压力(0.2-0.3MPa)与喷涂时间(0.5-1 秒),控制干膜厚度在 15-25μm。?
2. 活化温度优化?
- 标准范围:助焊剂活化温度 100-120℃(与预热温度匹配),确保预热时活化剂充分反应;?
- 影响:?
- 活化不足(<100℃):活化剂未完全激活,氧化层残留,焊点灰暗无光泽;?
- 过度活化(>130℃):活化剂提前分解,失去作用,后续焊接时焊锡浸润不良;?
- 优化:调整预热区第二段温度至 110-115℃,确保活化温度与时间(30-40 秒)匹配。?
五、核心参数 5:预热温度(分段控制)?
预热温度需分段控制,避免 PCB 温差过大,同时确保溶剂挥发与助焊剂活化。?
1. 标准分段参数?
- 第一段(入口):80-90℃,主要挥发助焊剂中低沸点溶剂(如乙醇,沸点 78℃);?
- 第二段(中间):100-120℃,挥发高沸点溶剂(如乙二醇,沸点 197℃)+ 活化助焊剂;?
- 第三段(出口):110-130℃,预热 PCB 至接近焊锡温度,减少温差(≤150℃)。?
2. 优化逻辑?
- PCB 厚度较厚(>2.0mm):增加预热时间(延长第三段长度),确保 PCB 内部温度均匀;?
- 元件密度高:适当提高第二段温度至 115-120℃,避免元件阴影区(散热快)溶剂残留;??
波峰焊 SMT 工艺参数优化需 “多参数协同”,避免单一调整某一参数导致新缺陷,核心是建立 “参数 - 缺陷” 的关联模型,根据实际缺陷率动态调整,确保焊接质量稳定。

微信小程序
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6866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