技术资料
搜索
立即计价
您的位置:首页技术资料PCB设计如何解决波峰焊 SMT 常见缺陷-从桥连到虚焊的精准排查

如何解决波峰焊 SMT 常见缺陷-从桥连到虚焊的精准排查

来源:捷配 时间: 2025/09/26 09:57:36 阅读: 222 标签: 波峰焊 SMT
    波峰焊 SMT 生产中,即使工艺参数初步设定,仍可能因 “PCB 设计、焊锡状态、设备异常” 出现缺陷 —— 桥连率超 5% 会导致短路报废,虚焊率超 3% 会引发设备间歇性故障。与 “盲目调整参数” 的低效方案不同,科学的缺陷解决需 “定位缺陷类型 - 分析根因 - 针对性施策”,针对桥连、虚焊、锡珠、焊锡不足、焊点氧化五大常见缺陷,建立标准化排查流程。今天,我们解析波峰焊 SMT 的常见缺陷,结合案例分析根因与解决方法,帮你快速定位并解决问题。?
 
一、缺陷 1:桥连(相邻焊盘被焊锡连接,短路)?
桥连是波峰焊最常见的缺陷,表现为 PCB 底面相邻通孔焊盘被焊锡连接,导通电阻<100mΩ,严重时导致元件烧毁,常见于引脚间距≤1.0mm 的元件(如连接器、排针)。?
1. 核心根因?
  • PCB 设计问题:焊盘间距过小(<0.8mm)、焊盘直径过大(>通孔直径 1.5 倍),焊锡易覆盖相邻焊盘;?
  • 工艺参数不当:锡温过高(>260℃,SAC305)导致焊锡流动性过强,或传输速度过慢(<0.9m/min)导致焊锡堆积;?
  • 波峰状态异常:第二波(平滑波)流速过低(<0.5m/s),无法抚平多余焊锡;?
  • 助焊剂过量:喷涂量>30μm,焊锡表面张力降低,易扩散至相邻焊盘。?
2. 排查与解决步骤?
  1. 外观与设计排查?
  • 用显微镜(100 倍)观察桥连位置,测量焊盘间距(若<0.8mm,需修改 PCB 设计至≥0.8mm);?
  • 检查焊盘直径(若>通孔直径 1.5 倍,缩小至 1.2-1.3 倍);?
  1. 工艺参数调整?
  • 锡温:从 260℃降至 252-253℃(SAC305),降低焊锡流动性;?
  • 传输速度:从 0.8m/min 升至 1.1-1.2m/min,减少焊锡浸润时间;?
  • 波峰流速:将第二波流速从 0.4m/s 提升至 0.6-0.7m/s,增强焊锡抚平效果;?
  1. 助焊剂优化?
  • 喷涂量从 35μm 降至 15-20μm,通过调整喷嘴压力(从 0.3MPa 降至 0.22MPa)实现;?
  1. 案例:某消费电子 PCB(连接器引脚间距 0.9mm)桥连率 10%,排查发现焊盘间距 0.7mm(设计缺陷)+ 锡温 258℃,修改焊盘间距至 0.9mm + 锡温降至 253℃后,桥连率降至 1.2%。?
 
 
二、缺陷 2:虚焊(焊锡未充分浸润焊盘 / 引脚,接触不良)?
虚焊表现为焊点外观灰暗、无光泽,导通电阻>100mΩ,轻晃元件引脚时焊点松动,常见于热敏元件(如 LED)、氧化严重的引脚(如镀镍引脚)。?
1. 核心根因?
  • 助焊剂问题:喷涂量不足(<10μm)导致氧化层去除不彻底,或助焊剂活化温度不当(<100℃)导致活化不足;?
  • 工艺参数不当:锡温过低(<245℃,SAC305)导致焊锡流动性差,或传输速度过快(>1.6m/min)导致浸润时间不足(<3 秒);?
  • 元件引脚氧化:引脚表面氧化层过厚(>1μm,如存放超 6 个月的镀锡引脚),助焊剂无法完全去除;?
  • 预热不足:PCB 预热温度<100℃,与焊锡温差过大(>160℃),焊锡接触后快速凝固,未充分浸润。?
2. 排查与解决步骤?
  1. 助焊剂检测?
  • 用膜厚仪测量助焊剂干膜厚度(若<10μm,调整至 15-25μm);?
  • 检测预热区出口温度(若<100℃,将第二段温度升至 110-115℃);?
  1. 工艺参数调整?
  • 锡温:从 240℃升至 252-253℃(SAC305),提升焊锡流动性;?
  • 传输速度:从 1.7m/min 降至 1.2-1.3m/min,确保浸润时间 4 秒;?
  1. 元件处理?
  • 氧化引脚用 10% 硫酸溶液酸洗(时间 1-2 分钟),去除氧化层,或更换新元件(存放期<3 个月);?
  1. 案例:某 LED PCB 虚焊率 8%,排查发现 LED 引脚氧化层厚 1.5μm + 锡温 242℃,酸洗引脚 + 锡温升至 253℃后,虚焊率降至 0.6%。?
 
 
三、缺陷 3:锡珠(焊锡形成独立小颗粒,直径>0.2mm)?
锡珠表现为 PCB 底面或元件间隙中存在独立焊锡颗粒,可能导致相邻线路短路(间距≤0.2mm 时),常见于助焊剂过量或预热不当的场景。?
1. 核心根因?
  • 助焊剂问题:喷涂量过多(>30μm),溶剂挥发时将焊锡颗粒带离焊盘;?
  • 预热不足:预热温度过低(<90℃),溶剂挥发过快(沸腾),冲击焊锡形成颗粒;?
  • 焊锡氧化:锡温过高(>260℃)导致焊锡氧化严重,生成的锡渣混入焊锡,形成小颗粒;?
  • PCB 污染:PCB 底面有油污、灰尘,助焊剂无法均匀覆盖,焊锡在污染区域形成独立颗粒。?
2. 排查与解决步骤?
  1. 助焊剂与预热调整?
  • 喷涂量从 35μm 降至 15-20μm,减少溶剂总量;?
  • 预热第一段温度从 80℃升至 90-95℃,减缓溶剂挥发速度;?
  1. 焊锡与 PCB 清洁?
  • 锡温从 262℃降至 253℃,添加抗氧化剂(0.5%),减少锡渣;?
  • PCB 焊接前用异丙醇清洁底面,去除油污与灰尘;?
  1. 案例:某工业 PCB 锡珠率 7%,排查发现助焊剂喷涂量 32μm + 预热第一段 80℃,调整至 18μm+95℃后,锡珠率降至 0.8%。?
 
 
四、缺陷 4:焊锡不足(焊点填充率<70%,通孔未填满)?
焊锡不足表现为通孔内焊锡未填满(有空洞),焊点外观瘦小,机械强度不足(拉伸强度<3N),常见于厚 PCB(>2.0mm)或通孔直径较小(<0.5mm)的场景。?
1. 核心根因?
  • 波峰参数不当:波峰高度过低(<PCB 厚度 1/2),焊盘浸入深度不足 1mm;或第一波(紊乱波)流速过低(<1.0m/s),无法填充通孔;?
  • 工艺参数不当:传输速度过快(>1.5m/min),浸润时间<3 秒,焊锡未完全填充;?
  • 焊锡粘度高:锡温过低(<250℃)或焊锡老化(使用超 3 个月),粘度增加(>0.015Pa?s);?
  • PCB 通孔问题:通孔内壁有毛刺、油污,阻碍焊锡毛细填充。?
2. 排查与解决步骤?
  1. 波峰与工艺调整?
  • 波峰高度:从 0.7mm(1.6mm PCB)升至 0.9-1.0mm,确保浸入深度 2-3mm;?
  • 第一波流速:从 0.8m/s 升至 1.1-1.2m/s,增强填充能力;?
  • 传输速度:从 1.6m/min 降至 1.2m/min,浸润时间延长至 4 秒;?
  1. 焊锡与 PCB 处理?
  • 锡温升至 253℃,更换老化焊锡(使用超 3 个月);?
  • PCB 通孔用去毛刺机处理(毛刺高度≤0.05mm),用超声波清洗机去除油污;?
  1. 案例:某厚 PCB(2.5mm)焊锡填充率 65%,调整波峰高度至 1.3mm + 第一波流速 1.1m/s 后,填充率升至 92%。?
 
 
五、缺陷 5:焊点氧化(焊点表面灰暗,有黑色氧化层)?
焊点氧化表现为焊点无金属光泽,表面覆盖黑色 CuO 或 SnO?层,长期使用易出现接触电阻增大,常见于高温、高湿度环境下的焊接。?
1. 核心根因?
  • 焊锡温度过高:>260℃(SAC305)导致焊锡与空气接触氧化加剧;?
  • 助焊剂残留不足:喷涂量过少(<10μm),无法形成完整保护膜;?
  • 冷却速度过慢:冷却速率<1℃/s,焊点高温停留时间长(>30 秒),氧化时间增加;?
  • 环境湿度高:车间湿度>70%,焊接时空气中水分参与氧化反应。?
2. 排查与解决步骤?
  1. 工艺与环境调整?
  • 锡温降至 252-253℃,添加抗氧化剂;?
  • 冷却速率从 0.8℃/s 提升至 2-3℃(增加冷却风扇数量);?
  • 车间除湿(湿度控制在 40%-60%);?
  1. 助焊剂优化?
  • 选用高活性助焊剂(含抗氧化成分),喷涂量控制在 15-25μm;?
  1. 案例:某南方工厂(湿度 75%)焊点氧化率 9%,除湿至 50%+ 冷却速率提升至 2.5℃/s 后,氧化率降至 1.1%。?
 
波峰焊 SMT 缺陷解决需 “精准定位根因”,避免盲目调整参数,核心是建立 “缺陷 - 根因” 的对应关系,结合 PCB 设计、工艺参数、材料状态综合排查,确保高效解决问题。

版权声明: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,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、排版、编辑,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,我们会尽快处理。

网址:https://wwwjiepei.com/design/4388.html

评论
登录后可评论,请注册
发布
加载更多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