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CB 组装之 THT 与混合组装工艺适配大功率与复杂元件的解决方案
来源:捷配
时间: 2025/09/28 09:25:53
阅读: 144
标签:
PCB 组装THT
在 PCB 组装中,THT(通孔插装技术)虽不及 SMT 的元件密度高,但凭借 “机械强度高、散热性好” 的优势,仍是大功率元件(如功率 MOS 管、继电器)、异形元件(如连接器)的核心组装方式。而混合组装(SMT+THT)则结合两者优势,适配工业控制、汽车电子等 “高密度芯片 + 大功率元件” 的复杂场景,但需解决 “工艺协调、温度兼容” 等问题。今天,我们解析 THT 组装的核心流程(插件、波峰焊)、混合组装的工艺策略,以及常见问题与优化方法,帮你掌握非纯 SMT 场景的组装技术。?

一、THT 组装工艺:大功率与高可靠性的 “专属方案”?
THT 组装通过将元件引脚插入 PCB 通孔,再经波峰焊焊接,形成机械强度高(抗振动)、散热性好(引脚直接导热至 PCB 内部)的连接,核心流程包括 “元件插件、波峰焊、剪脚”,每个环节需适配 THT 元件的特性。?
1. 核心工序 1:元件插件 —— 确保引脚与通孔适配?
元件插件是 THT 的第一步,需确保元件引脚顺利插入通孔,避免引脚变形或通孔堵塞,核心关注 “插件方式、引脚处理、插件精度”。?
- 插件方式选择:?
- 人工插件:适用于小批量(日产能<1000 片)、异形元件(如非标准连接器)、大功率元件(如体积大的功率电阻),优势是灵活度高,可处理特殊元件;?
- 自动插件机:适用于大批量(日产能≥1000 片)、标准元件(如轴向电阻、径向电容、二极管),如 JUKI KE-2070 自动插件机,插件速度≥2000 点 / 小时,精度 ±0.1mm,优势是效率高、一致性好。?
- 元件引脚处理:?
- 引脚成型:根据 PCB 通孔间距,将引脚弯成对应角度(如 90° 直角、180° 直插),弯曲半径≥引脚直径的 1.5 倍(避免引脚断裂);?
- 引脚剪短:插入前将过长引脚剪至合适长度(插入后露出 PCB 底面 2~3mm),避免焊接后剪脚困难;?
- 氧化处理:若引脚氧化(如存放超 6 个月的镀锡引脚),用 10% 硫酸溶液酸洗 1~2 分钟,去除氧化层(氧化层会导致焊接虚焊),酸洗后用纯水冲洗并烘干。?
- 插件精度控制:?
- 通孔适配:元件引脚直径与 PCB 通孔直径需匹配,间隙控制在 0.1~0.2mm(如引脚直径 0.5mm,通孔直径 0.6~0.7mm),间隙过小会导致插件困难,过大易导致焊接时焊锡过多;?
- 插件深度:引脚插入通孔后,元件本体需紧贴 PCB 表面(间隙≤0.2mm),避免悬空导致焊接时焊锡无法充分浸润;?
- 引脚垂直度:引脚插入后与 PCB 表面垂直度偏差≤5°,避免引脚倾斜导致焊接后元件偏移。?
- 常见问题与解决:?
- 插件困难:原因是引脚直径过大或通孔堵塞,解决方法是更换适配引脚的元件,或用通孔清理针(直径比通孔小 0.1mm)清理堵塞的通孔;?
- 引脚断裂:原因是弯曲半径过小或引脚材质过脆,解决方法是增大弯曲半径(≥1.5 倍引脚直径),选择韧性好的元件(如镀锡铜线引脚);?
- 元件悬空:原因是引脚过短或元件本体变形,解决方法是调整引脚长度(露出底面 2~3mm),更换无变形的元件。?
2. 核心工序 2:波峰焊 —— 形成通孔填充焊点?
波峰焊是 THT 焊接的核心,通过将熔融焊锡形成 “波峰”,使 PCB 底面的通孔与引脚充分浸润,完成焊接,核心关注 “助焊剂处理、预热、波峰参数”,确保通孔填充率≥90%。?
- 助焊剂喷涂:?
- 作用:去除引脚与通孔内壁的氧化层,降低焊锡表面张力,提升润湿性;?
- 方式:喷雾式(适配大批量)或发泡式(适配小批量),喷涂厚度 10~30μm(干膜厚度);?
- 选型:松香基助焊剂(适用于工业控制,焊后需清洗)或免清洗助焊剂(适用于消费电子,减少工序),确保助焊剂活化温度与预热温度匹配(活化温度 100~120℃)。?
- 预热工艺:?
- 温度曲线:预热区温度 80~120℃,升温速率 1~2℃/s,预热时间 60~90s;?
- 作用:挥发助焊剂中的溶剂(避免焊接时溶剂沸腾导致气泡),活化助焊剂,预热 PCB 与引脚(避免高温焊锡冲击导致 PCB 变形);?
- 注意事项:若 PCB 含 SMT 元件(混合组装),预热温度需≤120℃,避免 SMT 元件焊锡提前熔融。?
- 波峰焊接参数:?
- 焊锡类型:无铅焊锡 SAC305(熔点 217℃),锡温控制在 250~255℃(高于熔点 33~38℃,确保焊锡流动性);?
- 波峰类型:?
- 第一波(紊乱波):流速 1.0~1.5m/s,湍流状态,快速填充通孔,去除孔内空气;?
- 第二波(平滑波):流速 0.5~1.0m/s,层流状态,抚平焊点表面,减少桥连与锡珠;?
- 传输速度:1.0~1.5m/min,确保 PCB 通过波峰的时间(浸润时间)3~5 秒(时间过短填充不足,过长导致焊锡氧化);?
- 波峰高度:PCB 厚度的 1/2~2/3(如 1.6mm 厚 PCB,波峰高度 0.8~1.1mm),避免焊锡溢出至 PCB 正面。?
- 常见问题与解决:?
- 通孔填充不足(填充率<80%):原因是波峰高度不足或传输速度过快,解决方法是升高波峰高度(0.1~0.2mm)或降低传输速度(0.2~0.3m/min);?
- 桥连(相邻引脚焊锡连接):原因是波峰流速过快或助焊剂过多,解决方法是降低第二波流速(0.2~0.3m/s)或减少助焊剂喷涂量(5~10μm);?
- 焊点氧化(表面灰暗):原因是锡温过高或波峰表面氧化层厚,解决方法是降低锡温(5~10℃)或添加焊锡抗氧化剂(添加量 0.5%~1%)。?
3. 核心工序 3:剪脚与清洗(可选)?
- 剪脚:焊接后用剪脚机将 PCB 底面露出的引脚剪至 0.5~1mm(避免过长导致短路),剪脚精度 ±0.1mm,避免剪伤 PCB 焊盘;?
- 清洗:若使用松香基助焊剂,需用清洗剂(如异丙醇)清洗 PCB 表面残留(避免残留腐蚀 PCB 或导致漏电),清洗后干燥(温度 60~80℃,时间 10~20 分钟)。?
二、混合组装工艺(SMT+THT):复杂场景的 “协同方案”?
混合组装是同时包含 SMT 与 THT 元件的组装方式,适用于 “高密度芯片(SMT)+ 大功率元件(THT)” 的场景(如工业 PLC、汽车 ECU),核心挑战是 “工艺顺序协调、温度兼容、元件保护”,需制定合理的流程策略。?
1. 工艺顺序选择:先 SMT 后 THT 或先 THT 后 SMT??
- 主流顺序:先 SMT 回流焊,后 THT 波峰焊:?
- 优势:SMT 元件先焊接,避免 THT 波峰焊的高温(250~255℃)损坏 SMT 元件(如 BGA、QFP 的耐温通常≤260℃,短期耐受可接受);?
- 适用场景:SMT 元件为耐高温类型(如陶瓷电容、FR4 基材 PCB),THT 元件为标准插件类型;?
- 关键控制:SMT 回流焊后,需确保 SMT 元件焊锡的熔点高于 THT 波峰焊温度(如 SMT 用无铅焊膏 SAC305,熔点 217℃,THT 波峰焊温度 250~255℃,需避免 SMT 焊锡二次熔融导致元件偏移,解决方案是控制波峰焊预热温度≤120℃,缩短 PCB 在高温区的停留时间)。?
- 特殊顺序:先 THT 插件,后 SMT 贴装与回流焊:?
- 适用场景:THT 元件为热敏类型(如电解电容耐温≤230℃,无法承受波峰焊高温),或 SMT 元件为底部焊盘类型(如 BGA,需先固定 THT 元件避免回流焊时 PCB 变形);?
- 关键控制:THT 插件后需先手工焊接或选择性波峰焊(仅焊接 THT 引脚,避免 SMT 区域受热),再进行 SMT 贴装与回流焊;?
- 局限性:效率低,仅适用于小批量、特殊元件场景。?
2. 混合组装的核心协调策略?
- 温度兼容控制:?
- SMT 元件耐温核查:确保 SMT 元件的短期耐温≥波峰焊峰值温度(如 255℃),若元件耐温不足(如 LED 耐温 220℃),需在 SMT 元件区域贴装耐高温胶带(如 Kapton 胶带),避免波峰焊时直接受热;?
- 预热温度分段:混合组装的 PCB 预热需分两段,SMT 区域预热温度 80~100℃,THT 区域 100~120℃,确保 THT 区域助焊剂充分活化,同时保护 SMT 元件。?
- 元件保护措施:?
- 高元件保护:SMT 区域若有高元件(如高度>5mm 的连接器),需在波峰焊时使用 “挡锡条”,避免高元件阻挡波峰导致 THT 引脚焊接不良;?
- 通孔堵塞预防:SMT 贴装时,需确保焊膏不堵塞 THT 通孔(通孔开口处预留 0.2mm 以上间隙),若通孔堵塞,需用通孔清理针疏通。?
- 检测与返修优化:?
- 分段检测:SMT 回流焊后先进行 AOI 检测(确保 SMT 元件无偏移、虚焊),THT 波峰焊后再进行 ICT 检测(确保 THT 引脚无开路、短路);?
- 返修顺序:先返修 SMT 缺陷(如 BGA 虚焊,用返修台加热),再返修 THT 缺陷(如引脚桥连,用热风枪清理焊锡),避免返修 THT 时损坏 SMT 元件。?
三、THT 与混合组装的常见问题与通用解决方法?
- 问题 1:THT 引脚虚焊(导通电阻>100mΩ):?
- 原因:引脚氧化、助焊剂活化不足、波峰浸润时间短;?
- 解决:酸洗氧化引脚、提高预热温度(5~10℃)、延长传输时间(1~2 秒)。?
- 问题 2:混合组装中 SMT 元件偏移:?
- 原因:波峰焊预热温度过高导致 SMT 焊锡熔融;?
- 解决:降低预热温度(5~10℃)、缩短预热时间(10~20 秒)、使用高熔点 SMT 焊膏。?
- 问题 3:THT 元件焊接后 PCB 变形(翘曲度>1%):?
- 原因:波峰焊温度过高、PCB 厚度不均;?
- 解决:降低锡温(5℃)、选用厚度偏差≤±3% 的 PCB、波峰焊后增加压平工序。?
THT 组装是大功率、高可靠性场景的 “刚需工艺”,混合组装是复杂场景的 “最优解”,需根据元件特性与场景需求选择工艺顺序,通过参数优化与保护措施,确保组装质量与效率。

微信小程序
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6866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