技术资料
搜索
立即计价
您的位置:首页技术资料PCB制造可穿戴无创血糖传感器 PCB 制造工艺:攻克柔性与微型化的生产难点

可穿戴无创血糖传感器 PCB 制造工艺:攻克柔性与微型化的生产难点

来源:捷配 时间: 2025/10/13 09:18:59 阅读: 100
    可穿戴无创血糖传感器 PCB 的制造工艺,需同时解决 “柔性基材加工”“微型化元件焊接”“生物相容性处理” 三大难点 —— 普通刚性 PCB 的制造工艺(如机械钻孔、常规层压)无法适配,若沿用传统工艺,会导致 PCB 柔性不足(弯曲断裂)、元件虚焊(微型封装焊接偏差)或皮肤过敏(表面处理不当)。今天,我们聚焦 “柔性基材预处理”“柔性层压工艺”“微型化加工”“生物相容性工艺”“质量检测” 五大核心制造环节,解析每个环节的工艺参数与操作标准,确保生产出符合要求的 PCB。

 

一、柔性基材预处理:确保柔性与清洁度

柔性基材(如 PI)的预处理直接影响后续层压与焊接质量,需完成 “清洁”“裁剪”“表面活化” 三步:
  • 清洁工艺
    • 目的:去除 PI 基材表面的油污、粉尘与脱模剂(影响粘结剂附着力);
    • 流程:先用异丙醇(IPA)浸泡 5 分钟(室温),再用去离子水(电阻率>18MΩ?cm)超声清洗(频率 40kHz,时间 10 分钟),最后放入真空烘箱干燥(温度 80℃,真空度 50Pa,时间 60 分钟);
    • 标准:清洁后基材表面水接触角≤30°(亲水性好,利于粘结),表面粗糙度 Ra≤0.1μm;
  • 裁剪工艺
    • 设备:激光裁剪机(波长 1064nm),精度 ±0.05mm(适配微型 PCB 尺寸);
    • 要求:裁剪后的基材边缘无毛刺(毛刺高度≤0.01mm),避免弯折时边缘开裂;
    • 示例:裁剪 3cm×2cm 的 PI 基材,激光功率 20W,切割速度 50mm/s,边缘毛刺 0.005mm;
  • 表面活化
    • 目的:提升 PI 基材表面活性(PI 表面能低,约 30mN/m),增强与铜箔的粘结力;
    • 工艺:氧气等离子处理(功率 150W,真空度 10Pa,时间 60 秒),处理后表面能提升至 50mN/m 以上;
    • 注意:活化后需在 2 小时内进入层压工序,避免表面重新吸附杂质。

 

二、柔性层压工艺:避免分层,保障柔性

柔性 PCB 的层压需在 “低温、低压” 下进行(避免 PI 基材变形),同时确保铜箔与基材粘结牢固,核心工艺参数:
  • 层压材料
    • 铜箔:压延铜箔(厚度 1oz),表面做粗化处理(Ra=0.2-0.3μm,增强粘结);
    • 粘结剂:医用级环氧树脂粘结剂(厚度 0.02mm),Tg=150℃,耐温范围 - 40-150℃;
  • 层压参数
    • 温度:120-140℃(低于 PI 基材 Tg,避免软化),升温速率 2℃/min;
    • 压力:15-20kg/cm²(压力过大会导致基材变薄,过小则粘结不牢);
    • 时间:30-45 分钟(保温时间,确保粘结剂完全固化);
    • 环境:真空层压(真空度≤10Pa),避免层间气泡(气泡率≤0.1%,单个气泡直径≤0.1mm);
  • 质量标准:层压后铜箔与基材的剥离强度≥0.7N/mm(按 IPC-TM-650 2.4.9 测试),弯曲 1000 次(半径 5mm)后无分层。

 

三、微型化加工:适配 0201 封装与激光钻孔

可穿戴无创血糖传感器 PCB 的元件封装小(0201)、过孔小(0.1mm),需采用微型化加工工艺:
  • 激光钻孔工艺
    • 设备:UV 激光钻孔机(波长 355nm),用于制作 0.1-0.15mm 的盲孔 / 埋孔(机械钻孔最小孔径 0.3mm,无法满足);
    • 参数:能量 10-15μJ/pulse,频率 50kHz,钻孔深度比基材厚度多 0.02mm(避免钻不透);
    • 标准:孔壁粗糙度 Ra≤0.8μm,孔径偏差 ±0.01mm,无孔壁碳化(碳化会导致导通不良);
  • 线路蚀刻工艺
    • 目的:制作 0.1-0.15mm 宽的线路(适配微型元件);
    • 工艺:采用干膜光刻(干膜厚度 50μm,分辨率 0.08mm),蚀刻液为氯化铁溶液(浓度 400g/L,温度 50℃,时间 60 秒);
    • 标准:线路宽度偏差 ±0.01mm,线路边缘无锯齿(锯齿高度≤0.005mm);
  • 微型元件焊接工艺
    • 设备:高精度贴片机(定位精度 ±0.02mm),搭载视觉识别系统(识别 0201 元件);
    • 工艺:回流焊(峰值温度 240-250℃,保温时间 30 秒,升温速率 1.5℃/s),焊膏选用免清洗型(颗粒直径 20-30μm,适配微型焊盘);
    • 标准:0201 元件焊接虚焊率≤0.5%,焊锡量控制在焊盘面积的 60%-80%(避免焊锡过多导致短路)。

 

四、生物相容性工艺:确保皮肤安全接触

PCB 表面处理与涂层需满足生物相容性要求,核心工艺:
  • 表面处理工艺
    • 沉金工艺:用于铜箔表面,金层厚度 0.1-0.5μm(无镍打底,避免镍过敏),电镀电流密度 0.5A/dm²,温度 45℃,时间 10 分钟;
    • 检测:通过 ISO 10993-4 镍释放测试(释放量≤0.5μg/cm²/week),皮肤刺激测试(200 人佩戴 7 天无红肿);
  • 医用涂层工艺
    • 涂层材料:医用级硅氧烷(如 Dow Corning 734),具备亲肤性、耐汗液腐蚀;
    • 涂覆工艺:喷雾涂覆(压力 0.2MPa,距离 PCB 表面 10cm),厚度 5-10μm,室温固化 24 小时;
    • 标准:涂层附着力≥5B(按 ISO 2409 测试,无涂层脱落),耐汗液测试(浸泡在人工汗液中 240 小时,涂层无变色、无脱落)。

 

五、质量检测:保障柔性与电气性能

可穿戴无创血糖传感器 PCB 的检测需覆盖 “柔性性能”“电气性能”“生物相容性”,核心项目:
  • 柔性测试:弯曲测试(半径 5mm,弯曲 10000 次),测试后线路导通率 100%,无断裂;
  • 电气性能测试
    • 导通测试:导通电阻≤50mΩ,所有线路 100% 导通;
    • 绝缘测试:相邻线路间绝缘电阻≥10¹²Ω(500V DC),无漏电;
    • 信号完整性测试:模拟信号链路(如 ADC 输入)的噪声≤10nV/√Hz;
  • 生物相容性测试:细胞毒性测试(ISO 10993-5),细胞存活率≥90%;皮肤致敏测试(ISO 10993-10),无致敏反应。
 
可穿戴无创血糖传感器 PCB 的制造工艺需 “柔性化、微型化、生物化” 同步推进,每个环节的参数都需精准控制,才能确保 PCB 既满足技术指标,又适配人体佩戴场景。

版权声明: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,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、排版、编辑,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,我们会尽快处理。

网址:https://wwwjiepei.com/design/4619.html

评论
登录后可评论,请注册
发布
加载更多评论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