技术资料
搜索
立即计价
您的位置:首页技术资料PCB知识BGA 组装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:从桥连到虚焊的实战解析

BGA 组装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:从桥连到虚焊的实战解析

来源:捷配 时间: 2025/10/14 09:21:36 阅读: 92
    BGA 组装因 “焊点隐藏、工艺精度高”,生产中易出现桥连、虚焊、焊点空洞、焊球脱落等问题,某调研显示,新手团队的 BGA 组装缺陷率可达 10%-15%,而成熟团队可控制在 1% 以下。这些问题若不针对性解决,会导致产品可靠性下降、返工成本增加(如某批次 1000 块 BGA PCB 因虚焊返工,损失 5 万元)。本文聚焦五大常见问题,解析根因、给出可落地的解决策略及案例,帮你高效排查整改。?
 
一、问题 1:桥连(相邻焊球短路)?
表现为 X 射线检测时,相邻焊球的焊点连在一起,通电后出现短路,常见于球距≤0.6mm 的 BGA,尤其 0.5mm 球距。?
根因分析?
  • 焊膏量过多:钢网开孔过大(如开孔直径与焊盘相同)、印刷压力过大(>20N)、焊膏粘度太低(<200Pa?s),导致焊膏溢出;?
  • 贴装偏移:X/Y 方向偏移>10% 球距(如 0.5mm 球距偏移>0.05mm),焊球与相邻焊盘的焊膏接触;?
  • 回流焊参数不当:恒温阶段时间过长(>90s),助焊剂过度挥发,焊膏流动性增强,导致焊膏扩散;峰值温度过高(>250℃),焊球熔化后过度润湿,形成桥连。?
解决策略?
  1. 优化焊膏印刷?
  • 缩小钢网开孔:开孔直径比焊盘小 8%-10%(如 0.36mm 焊盘,开孔 0.33mm),厚度减至 0.12mm(原 0.15mm);?
  • 调整印刷参数:压力降至 10-15N,速度 30-40mm/s,脱模速度 1mm/s,减少焊膏量;?
  • 案例:某 0.5mm 球距 BGA 因钢网开孔 0.36mm(与焊盘相同),桥连率 20%;开孔缩小至 0.33mm 后,桥连率降至 1%。?
  1. 提升贴装精度?
  • 校准贴片机视觉系统:定期(每周)用标准校准板校准 CCD 相机,确保定位精度 ±0.02mm;?
  • 增加贴装偏移补偿:通过首件检测,记录偏移量,在贴片机中设置 X/Y/θ 方向补偿(如偏移 0.03mm,补偿 - 0.03mm);?
  1. 调整回流焊曲线?
  • 缩短恒温时间至 60-70s,避免助焊剂过度挥发;?
  • 降低峰值温度至 235-240℃(SAC305 焊膏),减少焊球流动性;?
 
 
二、问题 2:虚焊(焊点接触不良)?
表现为 X 射线检测时,焊点无明显熔合,电气测试时引脚开路或接触电阻大(>100mΩ),常见于焊膏量不足、焊盘氧化场景。?
根因分析?
  • 焊膏量不足:钢网开孔过小(<焊盘 8%)、印刷压力不足(<10N)、焊膏粘度太高(>300Pa?s),导致焊膏无法填满焊盘;?
  • 焊盘 / 焊球氧化:PCB 焊盘存储不当(湿度>60%,时间>3 个月),BGA 焊球氧化(表面出现暗色氧化层),焊膏润湿性差;?
  • 回流焊温度不足:峰值温度低于 230℃(SAC305 焊膏),焊膏未完全熔化;升温速率过快(>2℃/s),焊膏中助焊剂未充分激活。?
解决策略?
  1. 确保焊膏量充足?
  • 放大钢网开孔:开孔直径比焊盘小 5%-6%(如 0.36mm 焊盘,开孔 0.34mm),厚度增至 0.14mm;?
  • 调整印刷参数:压力 15-20N,速度 20-30mm/s,确保焊膏填满开孔;?
  • 案例:某 BGA 因钢网开孔 0.3mm(焊盘 0.36mm),焊膏量不足,虚焊率 15%;开孔放大至 0.34mm 后,虚焊率降至 0.8%。?
  1. 处理氧化的焊盘 / 焊球?
  • 焊盘:用砂纸(400 目)轻轻打磨氧化层,重新沉金(Au 厚度 0.1μm);存储时密封包装,湿度≤40%;?
  • 焊球:BGA 焊球氧化时,用助焊剂涂抹表面(高温助焊剂,熔点 180℃),回流焊时助焊剂去除氧化层;?
  1. 优化回流焊曲线?
  • 提高峰值温度至 240-245℃,确保焊膏完全熔化;?
  • 降低升温速率至 1-1.5℃/s,延长恒温时间至 70-80s,充分激活助焊剂;?
 
 
三、问题 3:焊点空洞(焊点内部气泡)?
表现为 X 射线检测时,焊点内部出现黑色空洞,空洞面积>20% 时会降低焊点强度,长期使用易开裂,常见于焊膏含溶剂过多、回流焊升温过快场景。?
根因分析?
  • 焊膏溶剂含量高:焊膏中溶剂占比>10%,回流焊时溶剂快速挥发,形成气泡无法排出;?
  • 升温速率过快:预热阶段升温>2℃/s,溶剂挥发速度超过逸出速度,气泡被困在焊点内;?
  • 焊盘 / 钢网有杂质:焊盘表面有油污、钢网开孔内有残留焊膏,回流焊时产生气体。?
解决策略?
  1. 选择低溶剂焊膏?
  • 焊膏溶剂含量控制在 6%-8%(查看焊膏规格书),优先选无铅低空洞焊膏(如 SAC305-LF);?
  1. 调整回流焊曲线?
  • 预热阶段升温速率降至 0.5-1℃/s,延长预热时间至 100-120s,让溶剂缓慢挥发;?
  • 在恒温阶段末尾(150℃左右)增加 10-20s 的保温,促进气泡排出;?
  • 案例:某 BGA 焊点空洞率 30%(空洞面积>20%),调整预热升温速率至 0.8℃/s,空洞率降至 5%。?
  1. 清洁焊盘与钢网?
  • 焊盘:用异丙醇擦拭,去除油污;?
  • 钢网:每次印刷 50 块 PCB 后,用钢网清洗机(酒精 + 超声波)清洁开孔,去除残留焊膏;?
 
 
四、问题 4:焊球脱落(BGA 封装焊球脱落)?
表现为 BGA 贴装前或焊接后,焊球从封装底部脱落,导致缺球,常见于 BGA 存储不当、贴装压力过大场景。?
根因分析?
  • BGA 存储环境恶劣:温度>30℃、湿度>60%,导致焊球与封装基板的结合力下降;存储时间过长(>6 个月),焊球氧化;?
  • 贴装压力过大:贴装压力>200g(如 10mm×10mm BGA 用 250g 压力),超过焊球结合力,导致焊球脱落;?
  • BGA 运输振动:运输过程中振动过大(加速度>5g),焊球受冲击脱落。?
解决策略?
  1. 优化 BGA 存储?
  • 存储条件:温度 10-25℃,湿度 30%-50%,真空包装;开封后 48 小时内使用完毕;?
  • 过期处理:存储超过 6 个月的 BGA,需做焊球结合力测试(拉力测试,结合力≥50g / 球),合格后方可使用;?
  1. 控制贴装压力?
  • 根据 BGA 尺寸设定压力:10mm×10mm BGA 用 50-100g,15mm×15mm 用 100-150g,20mm×20mm 用 150-200g;?
  • 贴装前测试压力:用压力计校准贴片机压力,确保偏差 ±10g;?
  1. 加强运输防护?
  • 运输包装:用泡沫缓冲材料包裹,外箱贴 “易碎” 标签,运输过程中加速度≤3g;?
 
 
五、问题 5:BGA 倾斜(封装与 PCB 不平行)?
表现为 BGA 焊接后,封装一端高、一端低,X 射线检测时两侧焊点厚度差异>30%,长期使用易导致焊点应力集中开裂。?
根因分析?
  • PCB 翘曲:PCB 翘曲度>0.5%(如 10cm×10cm PCB 翘曲>0.5mm),贴装时 BGA 无法与 PCB 贴合;?
  • 贴装吸嘴偏移:吸嘴中心与 BGA 中心偏差>0.1mm,贴装时 BGA 受力不均;?
  • 回流焊温区不均:回流焊炉温区温度差异>5℃,BGA 两侧焊膏熔化速度不同,导致倾斜。?
解决策略?
  1. 矫正 PCB 翘曲?
  • 贴装前用压平机(温度 80℃,压力 10kg/cm²)矫正 PCB,翘曲度控制在≤0.3%;?
  1. 校准贴装吸嘴?
  • 定期(每月)校准吸嘴中心,确保与 BGA 中心偏差≤0.05mm;?
  1. 检查回流焊炉温区?
  • 用温度曲线测试仪(如 KIC 2000)检测每个温区的温度,差异控制在 ±2℃以内;?
 
 
BGA 组装问题的解决需 “精准定位根因”—— 桥连从焊膏量与贴装偏移入手,虚焊从焊膏量与氧化处理突破,空洞从回流曲线与清洁优化,每个问题都有明确的工艺关联点。通过针对性调整参数,可大幅降低缺陷率,提升 BGA 组装的可靠性。

版权声明: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,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、排版、编辑,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,我们会尽快处理。

网址:https://wwwjiepei.com/design/4649.html

评论
登录后可评论,请注册
发布
加载更多评论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