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CB 焊接工艺的质量检测与标准:从外观到可靠性的全流程判定
来源:捷配
时间: 2025/10/15 09:53:17
阅读: 947
PCB 焊接质量检测是 “工艺控制的最后防线”—— 若未及时检出虚焊、桥连等缺陷,会导致下游设备故障(如某汽车 PCB 因虚焊导致行车电脑死机)。检测需覆盖 “外观、电气、可靠性” 全流程,结合行业标准(如 IPC-A-610)明确判定依据,避免 “主观判断” 导致合格与不合格混淆。?

一、外观检测:直观判断焊接缺陷,覆盖 80% 常见问题?
外观检测是最基础的检测手段,通过目视或辅助工具观察焊点形态,判定是否存在虚焊、桥连、锡珠等缺陷,需遵循 IPC-A-610 标准(电子组件可接受性标准)。?
1. 检测工具与环境?
- 工具:放大镜(20~50 倍,用于细间距元件)、显微镜(100~200 倍,用于 BGA、CSP 等精细焊点)、照明设备(白光 LED,照度≥500lux,避免反光);?
- 环境:常温(20~25℃)、无强光直射,操作员需经过培训(能识别标准焊点与缺陷焊点)。?
2. 关键缺陷判定标准(IPC-A-610 Class II,工业级)?
- 焊点饱满度:?
- 合格:焊点呈 “半月形”,覆盖焊盘面积≥90%,高度为元件引脚直径的 1/2~2/3(如 0.5mm 引脚,焊点高度 0.25~0.33mm);?
- 不合格:焊点凹陷(覆盖面积<70%)、鼓包(有气泡)、氧化发黑(表面无光泽);?
- 虚焊:?
- 特征:焊点与焊盘 / 引脚接触不紧密,存在缝隙,用镊子轻推元件可轻微晃动;?
- 判定:存在缝隙即不合格,需返工重焊;?
- 桥连:?
- 特征:相邻焊点间有焊锡连通(如 IC 引脚间、0402 电阻间);?
- 判定:细间距元件(引脚间距<0.5mm)桥连即不合格,普通元件(间距≥0.5mm)桥连长度<10% 引脚间距可接受;?
- 锡珠:?
- 特征:PCB 表面存在独立的焊锡小球(直径>0.1mm);?
- 判定:锡珠距离焊点>0.1mm 或直径>0.3mm 即不合格,避免锡珠导致短路;?
- 元件偏移:?
- 标准:元件中心与焊盘中心偏差≤焊盘宽度的 10%(如 0.8mm 宽焊盘,偏差≤0.08mm),角度偏差≤3°;?
- 不合格:偏差>10% 或角度>5°,易导致电气接触不良。?
3. 检测比例与记录?
- 抽检比例:批量生产时按 AQL 1.0 抽样(GB/T 2828.1),如批量 10000 片,抽样 200 片,允收数 5 片,拒收数 6 片;?
- 记录要求:记录缺陷类型(如虚焊 3 片、桥连 2 片)、位置(如 PCB 右上角 IC)、处理结果(返工或报废),便于追溯。?
二、电气检测:验证导通性与绝缘性,排除隐性缺陷?
外观合格的焊点可能存在 “隐性缺陷”(如冷焊、焊点内部空洞),需通过电气检测验证电气性能,确保无开路、短路。?
1. 导通性检测?
- 设备:万用表(精度 ±0.1Ω)、ICT(在线测试仪,适合批量检测);?
- 检测内容:?
- 焊点导通电阻:≤50mΩ(如 DIP 引脚焊点、SMT 元件焊点),超过 100mΩ 判定为虚焊;?
- 连续导通测试:施加额定电流(如 100mA)30s,电阻无明显变化(≤10% 波动),避免焊点发热后电阻增大;?
- 案例:某 PCB 外观检测合格,但 ICT 测试发现 10% 的 0402 电阻焊点导通电阻>200mΩ(虚焊),返工重焊后电阻降至 30mΩ。?
2. 绝缘性检测?
- 设备:绝缘电阻测试仪(500V/1000V DC);?
- 检测内容:?
- 相邻焊点间绝缘电阻:≥10¹?Ω(施加 500V DC,漏电流≤50nA);?
- 焊点与 PCB 基材间绝缘电阻:≥10¹²Ω,避免焊料溢出导致短路;?
- 不合格判定:绝缘电阻<10?Ω 或漏电流>1μA,可能是焊渣残留、桥连导致。?
3. 功能测试?
- 检测内容:模拟 PCB 实际工作环境,测试整体功能(如传感器采集数据、IC 正常运行);?
- 案例:某电机驱动 PCB 焊接后,导通性与绝缘性合格,但功能测试时电机不转,排查发现 IGBT 焊点内部空洞(外观无法识别),返工后功能恢复。?
三、可靠性测试:验证长期使用性能,确保焊接寿命?
焊接质量需满足长期可靠性要求(如汽车电子需 5 年寿命,工业设备需 10 年寿命),需通过环境测试模拟长期使用场景。?
1. 高低温循环测试?
- 参数:-40℃(30min)→85℃(30min),100 次循环(模拟四季温度变化);?
- 判定标准:循环后焊点无开裂、无脱落,导通电阻变化≤20%,绝缘电阻≥10?Ω;?
- 适用场景:汽车电子、户外设备 PCB。?
2. 振动测试?
- 参数:10~2000Hz,加速度 5g,2 小时(模拟运输、使用中的振动);?
- 判定标准:振动后元件无脱落,焊点导通电阻无变化,无短路;?
- 适用场景:工业机器人、车载 PCB。?
3. 湿热测试?
- 参数:40℃,93% RH,100 小时(模拟潮湿环境);?
- 判定标准:测试后焊点无腐蚀(无氧化发黑),导通电阻≥30mΩ,绝缘电阻≥10?Ω;?
- 适用场景:消费电子、医疗设备 PCB。?
4. 焊点强度测试?
- 设备:推拉力测试仪(精度 ±0.1N);?
- 测试方法:?
- 推力测试:用探针垂直推元件引脚,推力≥5N(0402 元件)、≥10N(DIP 封装 IC);?
- 拉力测试:用夹具拉元件引脚,拉力≥3N(0402 元件)、≥8N(DIP 封装 IC);?
- 判定标准:推力 / 拉力低于标准值 50%,判定为焊点强度不足(如焊料用量过少)。?
质量检测的核心是 “标准统一、流程规范”—— 某工厂未按 IPC-A-610 标准,将轻微桥连(间距 0.5mm,桥连 0.08mm)判定为合格,导致下游设备短路;严格按标准判定后,此类缺陷率从 8% 降至 0.3%。可见,明确的检测标准是确保焊接质量的关键。

微信小程序
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6866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