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关电源PCB热管理设计:从发热源到散热方案
来源:捷配
时间: 2025/10/17 10:34:00
阅读: 107
开关电源的效率通常为 85%~95%,剩余 5%~15% 的能量以热量形式释放(如 100W 电源发热 5~15W),若热管理不当,MOS 管、整流桥、电感等元件温度会超 125℃(安全上限),导致寿命缩短(温度每升 10℃,寿命减半)、参数漂移(如 MOS 管导通电阻增大),甚至烧毁。开关电源 PCB 的热管理需 “精准定位热源、优化导热路径、匹配散热方案”,而非盲目加散热片。?
一、开关电源的核心发热源与热特性?
首先需明确各元件的发热量与热敏感程度,针对性设计:?
- 关键数据:100W 反激电源中,MOS 管(10A/0.1Ω)导通损耗 = I²R=10W,若无散热,温度会在 5 分钟内升至 200℃以上;整流桥(10A)导通损耗 = Vf×I=0.7V×10A=7W,温度可达 150℃。?
PCB 铜箔的热设计:低成本高效导热?
PCB 铜箔是开关电源最基础的散热载体,通过优化铜箔的 “厚度、面积、形状”,可降低元件温度 10~30℃,无需额外成本:?
- 大功率元件的铜箔设计:?
- MOS 管 / 整流管:?
- 铜箔厚度≥2oz(70μm),焊盘面积≥元件封装面积的 3 倍(如 TO-220 封装 MOS 管,焊盘面积≥15mm×10mm);?
- 焊盘周围延伸 “散热铜箔”(面积≥20cm²),并布置热过孔(孔径 0.4mm,数量≥5 个),将热量传导至 PCB 背面或内层;?
- 案例:某 TO-220 MOS 管(损耗 5W),1oz 铜箔 + 小焊盘时温度 140℃;改为 2oz 铜箔 + 30cm² 散热铜箔 + 6 个热过孔,温度降至 95℃。?
- 功率电阻:?
- 采样电阻(如 0.01Ω/10W)采用 “大面积铜箔” 布局,铜箔宽度≥5mm,长度<10mm,减少电阻自身发热向周围传导;?
- 避免将功率电阻布置在 PCB 角落(散热差),优先放在边缘,靠近通风处。?
- 功率回路的铜箔优化:?
- 铜箔宽度按 “电流 + 散热” 双重标准设计:1A 电流对应 1mm 宽(载流需求),发热功率>1W 时,额外加宽 50%(如 3A 电流,线宽从 3mm 增至 4.5mm);?
- 铜箔避免窄颈(如从 4mm 突然缩至 1mm),窄颈处电流密度骤增,易局部过热(温度可升高 20~30℃)。?
三、导热材料与散热结构的匹配?
当 PCB 铜箔无法满足散热需求(如元件温度超 100℃),需搭配导热材料与散热结构,不同功率等级的方案差异显著:?
- 中低功率(<20W):?
- 方案:导热垫 / 导热硅脂 + 小型散热片;?
- 选型:?
- 导热垫:厚度 0.5~1mm,导热系数 2~5W/(m?K)(如 3M 8810),贴在 MOS 管与散热片之间,填补缝隙(缝隙>0.1mm 时用);?
- 导热硅脂:导热系数 5~10W/(m?K)(如信越 7921),涂抹厚度 5~10μm,用于元件与散热片紧密贴合场景;?
- 案例:12W Buck 电源 MOS 管(损耗 2W),贴 1mm 厚导热垫 + 20cm² 散热片,温度从 110℃降至 75℃。?
- 中高功率(20~100W):?
- 方案:金属外壳散热 + 导热柱;?
- 设计:?
- 将 PCB 的功率区(MOS 管、整流桥)贴近金属外壳,通过铜制导热柱(直径 3~5mm,导热系数 401W/(m?K))连接 PCB 铜箔与外壳;?
- 外壳表面做凹凸纹理(增大散热面积 30%~50%),材质选铝合金(导热系数 205W/(m?K));?
- 案例:60W 反激电源,MOS 管与整流桥通过 4 个导热柱连接铝合金外壳,温度从 130℃降至 85℃,无需风扇。?
- 高功率(>100W):?
- 方案:风扇强制对流 + 大型散热片 / 液冷;?
- 设计:?
- 散热片面积≥100cm²(如 100W 电源需 150cm²),风扇风量≥10CFM,气流方向覆盖所有大功率元件;?
- 液冷方案(>500W):液冷头直接接触 MOS 管、整流桥,循环水流量≥1L/min,适合高功率密度场景;?
- 案例:200W 服务器电源,用 120mm 风扇 + 200cm² 散热片,MOS 管温度从 140℃降至 90℃。?
四、热管理的常见误区与规避?
- 误区 1:只给 MOS 管加散热,忽视整流管:?
- 后果:整流管温度超 125℃,烧毁概率增加;?
- 规避:整流管与 MOS 管同等重视,若整流管损耗>3W,需同步加散热。?
- 误区 2:导热材料厚度过厚:?
- 后果:导热垫厚度>2mm 时,热阻显著增大(2mm 厚导热垫热阻≈0.5℃/W,1mm 厚≈0.2℃/W);?
- 规避:导热材料厚度控制在 0.5~1mm,确保元件与散热结构紧密贴合。?
热管理的核心是 “按需匹配”—— 某 20W 电源盲目使用液冷方案(成本增加 50 元),实际用导热垫 + 小型散热片(成本 5 元)即可满足温度要求;某 100W 电源仅靠 PCB 铜箔散热,导致 MOS 管烧毁,追加风扇后问题解决。可见,结合功率与场景选择方案,才能平衡散热效果与成本。

微信小程序
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6866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