技术资料
搜索
立即计价
您的位置:首页技术资料PCB知识厚铜 PCB 冲击失效问题:结构强度不足拆解,补强设计解决路径

厚铜 PCB 冲击失效问题:结构强度不足拆解,补强设计解决路径

来源:捷配 时间: 2025/11/05 09:53:52 阅读: 58 标签: 厚铜PCB

1. 引言

 特种装备需承受严苛冲击环境(1000g-5000g加速度,1ms-10ms脉冲),厚铜PCB(3oz-8oz)因承载大电流、抗振动优成为核心部件,但冲击失效问题突出——行业数据显示,35%的特种装备故障源于厚铜PCB冲击开裂,某矿山机械曾因PCB在5000g冲击下铜层脱落,导致控制系统瘫痪,停产损失超200万元。特种PCB需符合**GJB 360B(电子及电气元件标准)** ,冲击测试(5000g/1ms)后功能正常。捷配深耕特种PCB领域8年,交付的厚铜PCB冲击合格率100%,本文拆解冲击失效原理、耐冲击设计及验证方案,助力提升装备可靠性。

 

2. 核心技术解析

厚铜 PCB 冲击失效的核心是 “冲击载荷超过结构强度极限”,需遵循IPC-6012 第 3.8 条款(特种 PCB 强度要求):冲击过程中,厚铜 PCB 的薄弱点在 “铜层与基材界面” 及 “器件焊盘”——3oz 厚铜 PCB 在 5000g 冲击下,铜层与基材的剪切应力达 80MPa,远超普通 FR-4 基材的剪切强度(50MPa),易导致铜层剥离;器件焊盘若无补强,冲击下易出现焊盘脱落,捷配测试显示,无补强的 3oz 厚铜 PCB,5000g 冲击后焊盘脱落率达 22%;有补强的脱落率仅 1.5%。此外,厚铜 PCB 的 “边缘设计” 影响耐冲击性:无补强的 PCB 边缘在冲击下易产生应力集中,开裂概率达 30%;而边缘加装 FR-4 补强板(厚度 1.0mm)后,开裂概率降至 2%,GJB 360B 第 4.5 条款明确要求特种 PCB 边缘需做强化处理。

 

 

3. 实操方案

3.1 耐冲击设计核心步骤(操作要点 + 数据标准 + 工具 / 材料)

  1. 结构补强:① 铜层与基材界面:采用 “树脂预处理” 工艺,压合前在铜层表面涂覆改性环氧树脂(附着力≥5N/mm),增强层间结合力;② 器件焊盘:直径≥1mm 的焊盘做 “铜皮加厚”(面积≥焊盘的 1.5 倍),或加装金属加强环(材质黄铜,厚度 0.5mm),参考GJB 360B 补强要求;③ 边缘强化:PCB 边缘(尤其是安装孔周围)加装 FR-4 补强板(厚度 0.8mm-1.2mm),用耐高温环氧树脂粘接(固化温度 120℃,固化时间 90min),捷配补强生产线可同步完成;
  2. 材料选型:3oz-5oz 铜厚适配生益 S1000-2 特种基材(剪切强度 65MPa,冲击韧性 15kJ/m²),6oz-8oz 铜厚选罗杰斯 RO4350B(剪切强度 80MPa,冲击韧性 20kJ/m²),基材需通过捷配冲击韧性测试(JPE-Impact-500);
  3. 布局优化:重型器件(如连接器)远离 PCB 边缘(≥10mm),避免冲击时产生力矩;厚铜线与基材边缘间距≥5mm,减少边缘应力传递,用捷配布局分析工具(JPE-Layout-Analysis 3.0)自动排查薄弱点。

3.2 冲击验证与量产管控(操作要点 + 数据标准 + 工具 / 材料)

  1. 冲击测试:每批次抽检 10 片,用冲击测试台(JPE-Shock-10000,最大加速度 10000g)进行 5000g/1ms 半正弦冲击测试,测试后:① 外观无开裂、铜层脱落(显微镜放大 50 倍检查);② 功能测试正常(通断、阻抗无变化),符合GJB 360B 标准
  2. 强度检测:用拉力测试仪(JPE-Pull-500)测试铜层剥离强度,需≥2.0N/mm;测试焊盘拉脱力,需≥50N,强度不足时追溯补强工艺;
  3. 工艺控制:厚铜 PCB 压合压力比常规高 25%(3oz 铜厚用 32kg/cm²,8oz 用 40kg/cm²),确保铜层与基材紧密结合;固化时间延长 30%,避免环氧树脂未完全固化导致强度不足,捷配生产线配备压力与时间监控系统,确保工艺稳定。

 

厚铜 PCB 耐冲击设计需 “结构补强 + 材料强化 + 工艺优化” 结合,核心是提升结构强度与抗应力能力。捷配可提供 “特种 PCB 全流程服务”:从冲击仿真(LS-DYNA 厚铜模块)、定制化补强设计,到 10000g 冲击验证,确保装备在严苛环境下可靠运行。

版权声明: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,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、排版、编辑,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,我们会尽快处理。

网址:https://wwwjiepei.com/design/5143.html

评论
登录后可评论,请注册
发布
加载更多评论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