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技术资料 > PCB 厚度对散热性能的影响:从热传导到热可靠性的 “关键变量”

PCB 厚度对散热性能的影响:从热传导到热可靠性的 “关键变量”

  • 2025-09-18 09:39:00
  • 浏览量:12

PCB 在工作中会产生热量(如芯片功耗、线路损耗),散热性能直接影响设备的稳定性与寿命 —— 高温会导致元件老化加速、参数漂移,甚至烧毁。而 PCB 厚度通过 “铜箔厚度”“基材厚度”“热传导路径” 三个维度影响散热效率,厚 PCB(尤其是厚铜箔 PCB)的散热能力远优于薄 PCB。若忽视厚度对散热的影响,会导致设备过热故障(如 LED 光衰、CPU 死机)。今天,我们聚焦 PCB 厚度对散热性能的具体影响,结合热传导原理、测试数据与实际案例,帮你理解厚度与热可靠性的关联。

QQ20250918-085611.png


一、热传导的核心路径:铜箔是 “主要热通道”

PCB 的散热依赖 “热传导”(从热源到散热片 / 外壳),而铜的导热系数(385W/(m・K))是 FR-4 基材(0.3W/(m・K))的 1200 倍以上,因此铜箔是 PCB 的主要热通道,铜箔厚度(PCB 总厚度的组成部分)直接决定热传导效率。

1. 铜箔厚度与热传导效率的关联

热传导速率(Q)公式为:Q = k×A×ΔT /d

其中,k 为导热系数,A 为传导面积,ΔT 为温差,d 为传导距离。

对 PCB 而言,铜箔厚度越大,传导面积 A 越大(同一线路宽度下),热传导速率 Q 越高。实际测试数据如下(热源功耗 1W,线路宽度 1mm,温差 50℃)

数据表明:2oz 铜箔的散热效率是 0.5oz 的 3.68 倍,热源温度从 75℃降至 43℃,显著提升热可靠性。


2. 厚度不足导致的散热问题

  • 铜箔过薄:0.5oz 铜箔的 LED 线路(功耗 1W)温度达 75℃,LED 光衰率(1000 小时)达 20%;

  • 基材过薄限制铜箔厚度:0.8mm 厚 PCB 通常只能容纳 1oz 铜箔(35μm),无法使用 2oz 铜箔(70μm),否则总厚度超设计,导致散热能力受限。



二、基材厚度对散热的影响:平衡热传导与热容量

基材厚度虽不直接参与热传导(导热系数低),但影响 PCB 的 “热容量”(吸收热量的能力)与 “热分布均匀性”,间接影响散热性能。

1. 基材厚度与热容量的关联

热容量(C)公式为:C = m×c

其中,m 为质量,c 为比热容(FR-4 约 1.05J/(g・℃))。

基材厚度越大,PCB 质量 m 越大,热容量 C 越高 —— 厚基材可吸收更多热量,减缓温度上升速度,尤其在脉冲负载(如 CPU 突发高功耗)场景中作用显著。

2. 实际测试对比(基材厚度对温度上升的影响)

数据表明:2.0mm 厚基材的热容量是 0.8mm 的 2.5 倍,温度上升速率减缓 42.5%,可有效应对脉冲热源。

3. 基材厚度与热分布的关联

厚基材的热扩散面积更大(热量更易在基材内均匀分布),避免局部热点集中。例如,1.4mm 厚基材的热点区域(温度 > 60℃)面积为 5cm²,2.0mm 厚基材仅为 2cm²,热点集中风险降低 60%。



三、厚度对热膨胀系数(CTE)匹配的影响:减少热应力

PCB 在温度变化时会膨胀或收缩,若 PCB 厚度不当,会导致热膨胀系数(CTE)与元件不匹配,产生热应力,引发焊点开裂或元件损坏,间接影响散热路径的可靠性。

1. 厚度与 CTE 的关联

PCB 的 CTE 分为 X/Y 方向(沿基材平面)与 Z 方向(垂直平面):

  • X/Y 方向 CTE:主要由基材玻璃纤维决定,厚度影响较小(1.2-2.4mm 厚 PCB 的 X/Y CTE 均为 13-15ppm/℃);

  • Z 方向 CTE:与厚度正相关 —— 厚 PCB 的 Z 方向 CTE 更大(1.2mm 厚约 60ppm/℃,2.4mm 厚约 75ppm/℃),需与元件的 Z 方向 CTE(如陶瓷元件约 5ppm/℃)匹配,避免热应力过大。

2. 厚度不当导致的热应力问题

  • 厚 PCB Z 方向 CTE 过大:2.4mm 厚 PCB 与陶瓷芯片(CTE 5ppm/℃)的 Z 方向 CTE 差异达 70ppm/℃,温度循环(-40-125℃)1000 次后,焊点开裂率达 8%;

  • 薄 PCB X/Y 方向刚性不足:0.8mm 厚 PCB 的 X/Y 方向刚性低,温度变化时易弯曲,导致元件与 PCB 接触不良,散热效率下降。

3. 解决方案与案例

  • 选择匹配厚度:与陶瓷元件匹配时,优先选用 1.6mm 厚 PCB(Z 方向 CTE 65ppm/℃),通过焊点设计(如无铅焊料 Sn-Ag-Cu,CTE 22ppm/℃)补偿差异;

  • 增加散热结构:厚 PCB 可设计埋置铜块(CTE 16.5ppm/℃),降低 Z 方向 CTE 差异,同时提升散热。

某汽车电子厂商用 2.4mm 厚 PCB 与陶瓷传感器匹配,温度循环后焊点开裂率 8%;改为 1.6mm 厚 PCB 并埋置铜块,开裂率降至 0.5%,散热路径保持稳定。



四、场景化散热厚度选择建议

不同散热需求的场景,PCB 厚度选择不同:

  1. 低功耗场景(<1W,如消费电子信号板):1.0-1.2mm 厚 PCB(1oz 铜箔),平衡厚度与成本;

  1. 中功耗场景(1-10W,如 LED 驱动、路由器):1.6-2.0mm 厚 PCB(1-2oz 铜箔),提升热传导;

  1. 高功耗场景(>10W,如电源模块、基站 PA):2.4-3.2mm 厚 PCB(2-3oz 铜箔),或埋置铜块 / 金属基板,最大化散热。

总之,PCB 厚度通过铜箔热传导、基材热容量、CTE 匹配三大维度影响散热性能,需根据热源功耗与环境温度选择合理厚度,确保热可靠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