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技术资料 > PCB设计—仿真分析:虚拟测试场的构建

PCB设计—仿真分析:虚拟测试场的构建

  • 2025-09-18 09:53:00
  • 浏览量:7

信号完整性仿真作为设计验证的核心环节,能够在制板前预测潜在问题,降低研发风险。现代仿真工具已形成完整的技术体系,其中 Cadence 系列工具以其强大的建模能力和分析功能,成为高速 PCB 设计的主流选择。仿真流程通常分为前仿真(设计规划阶段)和后仿真(布局完成后)两个阶段,前者用于确定拓扑结构和约束参数,后者用于验证实际布局的信号质量。

QQ20250918-085611.png


前仿真的核心是建立准确的传输线模型。在 Cadence 环境中,工程师可通过 Allegro SI 软件构建传输线拓扑,设置关键参数包括:介电常数(FR-4 默认 4.4,高频材料需按 datasheet 修正)、损耗正切(典型值 0.02)、铜箔粗糙度(通常取 1.4μm)和趋肤效应模型。对于差分信号,需定义差分对间距、耦合长度和阻抗目标值(如 100Ω±10%)。通过参数扫描功能,可分析线宽、介质厚度变化对阻抗的敏感性,为布局约束提供数据支持。



模型校准是保证仿真精度的关键。IC 封装模型应优先采用 IBIS-AMI 模型,该模型包含管脚寄生参数和均衡算法,能更准确反映高速芯片的输入输出特性。当缺乏精准模型时,可采用 SPICE 模型替代,但需注意添加封装寄生参数(典型值:电感 0.5-2nH,电容 0.5-3pF)。传输线模型需与 PCB 制造商提供的阻抗测试报告进行对比校准,通过调整介电常数和损耗参数,使仿真阻抗与实测值偏差控制在 5% 以内。



后仿真分析聚焦于实际布局的信号质量验证。主要仿真项目包括:反射分析(查看过冲 / 下冲是否在芯片规范范围内)、时序分析(计算建立 / 保持时间裕量)、串扰分析(评估邻近信号的干扰水平)和眼图仿真(综合评估信号质量)。



眼图仿真能直观反映信号的整体质量。仿真时需设置合适的采样率(至少为信号速率的 10 倍)和叠加周期(通常 100 个 UI),关键评估参数包括眼高(反映信号摆幅和噪声)、眼宽(反映时序裕量)和交叉点偏移(反映信号对称性)。对于 PCIe 4.0 信号(16Gbps),眼高需大于 150mV,眼宽需大于 0.3UI 才能保证可靠传输。当眼图质量不达标时,可通过仿真工具的优化功能自动调整终端电阻值,寻找最佳匹配方案。



仿真结果的解读需要结合设计规范。对于反射问题,需确保所有频点的回波损耗(S11)小于 - 15dB;串扰分析应关注最差情况(最大耦合长度的信号线),近端串扰(NEXT)和远端串扰(FEXT)均需小于 - 25dB。时钟信号的抖动仿真需区分确定性抖动(DJ)和随机抖动(RJ),总抖动(TJ)在 BER=1e-12 时应小于时钟周期的 20%。通过仿真与设计规范的对比,可提前发现问题并优化布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