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CB 焊盘内过孔制造工艺:从钻孔到电镀的全流程控制
来源:捷配
时间: 2025/10/11 10:24:06
阅读: 3
PCB 焊盘内过孔的制造是 “高精度、多工序” 的过程,需经过 “钻孔 - 沉铜 - 电镀 - 阻焊处理 - 表面处理” 五大核心工序,每个工序的参数偏差(如钻孔精度 ±0.01mm)都会直接影响过孔的导通性与焊接可靠性。与普通过孔制造相比,焊盘内过孔因 “过孔与焊盘集成”,对工艺精度要求更高(如钻孔位置偏差需≤0.03mm,普通过孔可放宽至 0.05mm)。今天,我们解析焊盘内过孔的制造全流程,聚焦关键工序的工艺要点、参数控制与常见问题,帮你掌握制造核心技术。?

一、核心工序 1:钻孔 —— 确保位置与尺寸精度?
钻孔是焊盘内过孔制造的第一步,需精准控制 “孔径尺寸、位置偏差、孔壁质量”,避免过孔偏移超出焊盘或孔径超标。?
1. 钻孔设备与刀具选择?
- 设备:选用高精度数控钻床(定位精度 ±0.005mm),配备 CCD 视觉定位系统,确保钻孔位置与焊盘中心对齐;?
- 刀具:采用钨钢钻头(硬度 HRC 65-70),钻头直径比目标孔径小 0.01-0.02mm(因钻孔后孔壁有毛刺,需预留打磨余量);?
- 示例:目标孔径 0.15mm,选择 0.13-0.14mm 钻头,钻孔后经去毛刺处理,孔径达到 0.15mm。?
2. 关键工艺参数?
- 孔径控制:?
- 钻孔转速:根据板材类型调整,FR4 板材转速 15-20 万 rpm(转速过低易导致孔壁粗糙,过高易烧损钻头);?
- 进给速度:0.5-1.0m/min(进给过快易导致孔径偏大,过慢易导致孔壁过热);?
- 孔径偏差:控制在 ±0.01mm(如目标 0.15mm,实际 0.14-0.16mm),超差会导致过孔与焊盘尺寸不匹配(孔径过大易超出焊盘,过小影响导通);?
- 位置精度:?
- 定位方式:采用 “PCB 板边定位 + 焊盘视觉定位” 双重定位,确保钻孔位置与焊盘中心偏移≤0.03mm;?
- 偏差检测:每钻 100 个孔,抽样 10 个用光学显微镜(200 倍)测量位置偏差,超差时停机校准设备;?
- 孔壁质量:?
- 孔壁粗糙度 Ra≤0.8μm(粗糙度过高易导致沉铜层附着不良);?
- 无毛刺(毛刺高度≤0.01mm),否则会划伤沉铜设备或导致镀层不均。?
3. 常见问题与解决?
- 孔径偏大:原因是进给速度过快或钻头磨损,解决方法是降低进给速度至 0.8m/min,每钻 500 个孔更换钻头;?
- 位置偏移:原因是视觉定位系统校准不当,解决方法是重新校准 CCD 相机(精度 ±0.002mm),调整定位参数。?
二、核心工序 2:沉铜 —— 构建过孔导通基础?
沉铜是在孔壁形成薄铜层(15-25μm),实现 PCB 各层的初步导通,是焊盘内过孔电气性能的关键。?
1. 沉铜前预处理?
- 去毛刺:用化学去毛刺溶液(如硫酸 + 双氧水)浸泡 PCB(温度 25-30℃,时间 5-10 分钟),去除孔壁毛刺;?
- 清洁除油:用碱性清洗剂(浓度 5%-10%)清洗 PCB 表面与孔壁(温度 40-50℃,时间 10-15 分钟),去除油污与杂质,避免沉铜层脱落;?
- 微蚀:用过硫酸钠溶液(浓度 60-80g/L)微蚀孔壁(时间 1-2 分钟),形成粗糙表面(Ra 0.3-0.5μm),增强沉铜层附着力。?
2. 沉铜工艺参数?
- 沉铜液配方:硫酸铜(5-10g/L)+ 甲醛(10-20mL/L)+ 氢氧化钠(15-25g/L),pH 值 12-13,温度 25-30℃;?
- 沉铜厚度:15-25μm(用涡流测厚仪测量),厚度过薄(<15μm)会导致导通电阻增大(>50mΩ),过厚(>25μm)会导致孔径缩小(如目标 0.15mm,沉铜 25μm 后孔径 0.1mm,影响焊锡填充);?
- 沉铜时间:根据厚度需求调整,15μm 约需 15 分钟,25μm 约需 25 分钟,确保孔壁均匀覆盖,无漏铜区域(漏铜会导致导通中断)。?
3. 质量检测?
- 导通测试:用万用表测量过孔两端电阻,≤50mΩ 为合格;?
- 附着力测试:用胶带(3M 610)粘贴沉铜层,剥离后无铜层脱落(脱落面积≤5%)。?
三、核心工序 3:电镀 —— 增强过孔机械与电气性能?
电镀是在沉铜层表面沉积厚铜层(20-30μm),提升过孔的载流能力与机械强度,确保长期可靠性。?
1. 电镀工艺参数?
- 电镀液配方:硫酸铜(200-250g/L)+ 硫酸(50-100g/L)+ 添加剂(光亮剂 5-10mL/L,整平剂 3-5mL/L),pH 值 1.8-2.2,温度 20-25℃;?
- 电流密度:1-1.5A/dm²,电流过小会导致镀层厚度不均,过大易导致镀层粗糙(Ra>1μm);?
- 电镀时间:根据厚度需求计算,20μm 约需 20 分钟,30μm 约需 30 分钟,确保镀层均匀(厚度偏差≤±10%);?
- 搅拌方式:空气搅拌(流量 1-1.5m³/h),确保电镀液均匀,避免孔内电镀液停滞导致镀层过薄。?
2. 关键要求?
- 镀层厚度:沉铜 + 电镀总厚度≥40μm(15μm+25μm),载流能力≥1A(25℃时),满足多数信号与电源需求;?
- 镀层纯度:铜纯度≥99.9%,杂质含量≤100ppm(如铁、锌),避免杂质导致电阻率升高(纯铜电阻率 1.72×10??Ω?m,含杂质后可能升至 2.0×10??Ω?m)。?
四、核心工序 4:阻焊与表面处理 —— 保障焊接可靠性?
1. 阻焊处理?
- 阻焊剂涂覆:采用丝网印刷方式涂覆阻焊剂(厚度 10-20μm),确保焊盘内过孔区域开窗(开窗尺寸比焊盘大 0.1-0.2mm);?
- 固化:UV 固化(能量 800-1000mJ/cm²,时间 20-30 秒)+ 热固化(温度 150℃,时间 60 分钟),确保阻焊剂附着力(剥离强度≥1N/mm),耐温≥260℃(适配回流焊)。?
2. 表面处理?
- 选择原则:根据焊接需求选择,贴片元件常用沉金(Au 0.1-0.5μm)或喷锡(Sn 5-10μm),插件元件常用镀锡(Sn 10-15μm);?
- 要求:表面处理层均匀覆盖焊盘与过孔边缘,无漏镀(漏镀会导致铜箔氧化,焊锡润湿性差),镀层附着力通过胶带测试(无脱落)。?
五、制造质量检测?
- 外观检测:用光学显微镜(200 倍)检查过孔是否居中、孔径是否达标、阻焊剂是否覆盖正确;?
- 电气检测:用飞针测试机测量过孔导通电阻(≤50mΩ),绝缘电阻(相邻过孔间≥10¹?Ω);?
- 焊接测试:制作样品 PCB,进行回流焊或波峰焊,检查焊锡填充率(≥80%)与虚焊率(≤1%)。?
PCB 焊盘内过孔的制造需 “全流程精准控制”,核心是钻孔位置与尺寸精度、沉铜与电镀厚度均匀性,同时确保阻焊与表面处理适配焊接需求,避免工艺缺陷导致过孔失效。
上一篇:高频 PCB走线阻抗优化 —— 从设计到制造的全流程控制
下一篇:暂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