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穿戴无创血糖传感器 PCB 场景化适配:手腕、手臂、手指的差异化设计
来源:捷配
时间: 2025/10/13 09:21:04
阅读: 75
可穿戴无创血糖传感器的佩戴位置不同(手腕、手臂、手指),对 PCB 的尺寸、柔性、形态要求差异显著 —— 手腕式需兼顾柔性与续航,手臂贴片式需超薄超轻,手指夹式需微型化与快速响应。若采用 “通用 PCB 设计” 适配所有场景,会导致佩戴不适(如手指夹式 PCB 过大)或性能不足(如手臂贴片式续航过短)。今天,我们针对三大主流佩戴场景,解析 PCB 的差异化设计方案,结合具体参数与案例,确保 PCB 与场景需求精准匹配。
一、手腕式可穿戴无创血糖传感器 PCB:平衡柔性与续航
1. 场景核心需求
- 佩戴体验:适配手腕弧形(周长 15-20cm),PCB 需柔性(弯曲半径≥3mm),总厚度≤0.5mm(避免凸起硌手),重量≤5g;
- 性能需求:续航≥14 天(纽扣电池 CR2032,容量 220mAh),血糖检测精度误差≤8%,支持蓝牙无线传输(距离≥10 米);
- 环境需求:耐受手腕活动弯曲(每天弯曲次数≥1000 次),抵抗汗液腐蚀(手腕出汗量中等)。
2. PCB 差异化设计方案
- 基材与形态:
- 基材:双层 PI 柔性基材(厚度 0.08mm),外层铜箔 1oz(压延铜,延展性 18%),总厚度 0.4mm(含涂层);
- 尺寸:4cm×1.5cm(沿手腕周长方向设计,避免弯曲时受力集中),采用 “长条状布局”(模块沿长度方向排列);
- 功能模块布局:
- 电源模块(纽扣电池接口、LDO):位于 PCB 一端(靠近手腕外侧,避免弯曲),电池接口铜箔宽度 1.2mm(承载 100mA 电流);
- 传感模块(近红外光源、光电二极管):位于 PCB 中间(贴合手腕皮肤,检测区域无遮挡),预留 0.5cm×0.5cm 安装位(定位偏差≤0.05mm);
- 信号处理与无线模块(MCU、ADC、蓝牙):位于 PCB 另一端(远离传感模块,减少数字噪声耦合),元件采用 0402 封装,MCU 用 CSP6(2mm×2mm);
- 低功耗与柔性优化:
- 电源线路:主电源线路宽 0.3mm(降低阻抗),分支线路宽 0.15mm,压降≤40mV;
- 弯曲区域:PCB 中间传感模块两侧预留 1mm 空白区(无线路无元件),线路呈弧形(半径 3mm),避免弯曲断裂;
- 表面处理:沉金(0.5μm)+ 硅氧烷涂层(8μm),耐汗液腐蚀,亲肤性好。
3. 实际案例效果
某厂商手腕式传感器 PCB 采用上述方案,佩戴时贴合度达 95%(200 人测试),弯曲 10000 次后无线路断裂;待机电流 8μA,续航 16 天(超设计目标 14 天);血糖检测误差 7%,通过皮肤刺激测试(无过敏)。
二、手臂贴片式可穿戴无创血糖传感器 PCB:超薄超轻与附着力
1. 场景核心需求
- 佩戴体验:贴片式设计(粘贴在手臂外侧),PCB 需超薄(厚度≤0.15mm)、超轻(重量≤2g),附着力强(粘贴 7 天无脱落);
- 性能需求:续航≥7 天(超薄锂聚合物电池,容量 50mAh),检测频率 1 次 / 小时,信号传输用低功耗 LoRa(距离≥50 米,适配家庭环境);
- 环境需求:耐受手臂轻微活动(弯曲半径≥10mm),抵抗汗液浸泡(手臂出汗量少)。
2. PCB 差异化设计方案
- 基材与形态:
- 基材:单层 PI 柔性基材(厚度 0.05mm),铜箔 0.5oz(压延铜,延展性 20%),总厚度 0.12mm(含涂层);
- 尺寸:2.5cm×2cm(正方形,适配贴片外壳),采用 “中心对称布局”(模块围绕中心传感区排列);
- 功能模块布局:
- 传感模块(电化学电极):位于 PCB 中心(直径 0.8cm),电极与 PCB 一体化设计(避免外接电极增加厚度);
- 电源模块(超薄电池、充电管理):位于 PCB 边缘(宽度 0.3cm),电池厚度 0.1mm(容量 50mAh),充电线路宽 0.1mm(承载 50mA 电流);
- 信号处理与无线模块(低功耗 MCU、LoRa):位于传感模块与电源模块之间,元件用 0201 封装(1.0mm×0.5mm),LoRa 模块用超微型封装(3mm×2mm);
- 超薄与附着力优化:
- 厚度控制:无过孔(采用单面布线),元件高度≤0.3mm(避免凸起影响粘贴);
- 表面处理:沉金(0.1μm,薄金降低厚度)+ 医用压敏胶涂层(厚度 5μm,附着力≥10N/2.5cm,符合 ISO 11339 标准);
- 弯曲设计:PCB 边缘做 0.5mm 圆角,避免粘贴时边角翘起。
3. 实际案例效果
某手臂贴片式传感器 PCB 厚度 0.12mm,重量 1.8g,粘贴 7 天脱落率仅 3%;待机电流 5μA,续航 8 天;LoRa 传输距离 60 米,血糖检测误差 9%,满足家庭使用需求。
三、手指夹式可穿戴无创血糖传感器 PCB:微型化与快速响应
1. 场景核心需求
- 佩戴体验:夹式设计(夹在手指末端),PCB 需微型化(尺寸≤1.5cm×1cm),刚性与柔性结合(手指接触部分柔性,其他部分刚性);
- 性能需求:快速响应(检测时间≤30 秒),单次检测功耗低(≤1mAh,适配纽扣电池 CR1620,容量 70mAh),无无线传输(数据通过有线传输至主机);
- 环境需求:耐受手指频繁开合(每天≥50 次),抵抗手指汗液(手指出汗量多)。
2. PCB 差异化设计方案
- 基材与形态:
- 基材:刚柔结合 PCB,刚性部分用 FR-4(厚度 0.4mm,承载元件),柔性部分用 PI(厚度 0.07mm,接触手指),总尺寸 1.2cm×0.8cm;
- 功能模块布局:
- 传感模块(近红外探头):位于柔性部分(长度 0.5cm,贴合手指皮肤),探头与 PCB 焊接(无连接线,减少尺寸);
- 信号处理模块(高速 ADC、放大器):位于刚性部分(0.7cm×0.8cm),元件用 0402 封装,ADC 用高速型号(转换时间≤10μs,实现快速检测);
- 电源模块(纽扣电池接口):位于刚性部分一端(尺寸 0.3cm×0.8cm),电池型号 CR1620(直径 1.6cm,厚度 0.2cm),供电线路宽 0.2mm;
- 微型化与快速响应优化:
- 布线设计:线宽 0.1mm,线距 0.1mm,采用激光钻孔(孔径 0.1mm,盲孔),提升布线密度;
- 信号链路:模拟信号线路长度≤3mm(减少延迟),放大器与 ADC 间距≤2mm(快速传输信号);
- 表面处理:沉金(0.3μm)+ 耐磨涂层(5μm,手指频繁接触需耐磨)。
可穿戴无创血糖传感器 PCB 的场景化适配需 “以佩戴位置特性为核心”,手腕式重柔性续航,手臂贴片式重超薄附着力,手指夹式重微型化响应,通过差异化的基材选择、布局设计与工艺优化,确保传感器在不同场景下都能兼顾性能与体验。


微信小程序
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6866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