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CB 六层板制造工艺的关键环节与质量控制
来源:捷配
时间: 2025/10/20 10:14:54
阅读: 198
PCB 六层板的制造需突破 “多层对齐、层压均匀、微孔加工” 三大技术难点,任何环节的偏差(如层压错位>0.1mm、过孔铜层不均)都会导致性能失效。制造需围绕 “精度、一致性、可靠性”,把控从基材预处理到成品检测的全流程。?

一、基材选择:匹配电路性能需求?
六层板基材需根据应用场景选择,核心关注 “介电常数(ε?)、损耗角正切(tanδ)、耐温性”:?
- 普通工业设备(如 PLC):选用 FR-4 基材(ε?=4.2-4.5,tanδ=0.02,耐温 130℃),成本低且加工性好;?
- 高频通信设备(如 5G 小基站):选用改性 FR-4(如 FR-4 HT,ε?=3.8-4.0,tanδ=0.008)或 Rogers 4350B(ε?=3.48,tanδ=0.0037),减少信号损耗;?
- 汽车电子(如 ADAS):选用无卤素 FR-4(符合 IPC-4101/212),耐温≥150℃,满足 - 40℃~125℃宽温环境。?
基材预处理需注意 “清洁与干燥”:切割后的基材用异丙醇擦拭,去除油污;放入烘箱(80-100℃,1 小时)干燥,确保含水量<0.1%(水分会导致层压气泡)。某厂商曾因基材含水量超标,层压后 30% 的六层板出现气泡,返工成本增加 20%。?
二、层压工艺:确保多层对齐与介电均匀?
层压是将六层基材、粘结片(Prepreg)、铜箔压合为一体的核心环节,需控制三大参数:?
- 温度曲线:升温速率 2-3℃/min,保温温度 170-180℃(根据粘结片类型调整),保温时间 60-90 分钟,降温速率 1-2℃/min,避免基材收缩不均导致翘曲(翘曲度需≤0.5%);?
- 压力控制:层压压力 30-50kg/cm²,确保粘结片充分流动,填充层间缝隙(缝隙<5μm);?
- 对齐精度:采用 CCD 定位系统,层间对齐偏差≤0.05mm(六层板对齐偏差>0.1mm 会导致过孔错位,导通不良)。?
层压后需用 “超声波扫描显微镜(SAM)” 检测,确保无气泡(气泡直径>0.1mm 为不合格)、无分层。某通信设备厂商层压时压力不足(20kg/cm²),导致 15% 的六层板出现分层,信号串扰超标。?
三、钻孔与镀铜:保障导通可靠性?
- 钻孔工艺:?
- 微孔(直径 0.1-0.3mm)采用激光钻孔(UV 激光,波长 355nm),避免机械钻孔导致的孔壁粗糙(激光钻孔孔壁粗糙度 Ra<1.5μm,机械钻孔约 2.5μm);?
- 钻孔后用 “碱性高锰酸钾溶液”(浓度 60-80g/L,70-80℃)去钻污,确保孔壁无树脂残渣(残渣会导致镀铜剥离)。?
- 镀铜工艺:?
- 化学镀铜:在孔壁形成 1-2μm 薄铜层,作为导电基底,镀液温度 40-50℃,时间 15-20 分钟;?
- 电解镀铜:将铜层增厚至 18-35μm(根据电流需求调整),电流密度 1-2A/dm²,确保孔壁铜层均匀(厚度偏差<10%)。?
镀铜后需用 “金相显微镜” 检查孔壁铜层,无针孔、无剥离;用 “四点探针” 测铜层电阻率(≤1.72×10??Ω?m),确保导通性能。?
四、阻焊与表面处理:提升可靠性与可焊性?
- 阻焊层:采用感光阻焊油墨(如 SR-9000 系列),厚度 20-30μm,覆盖非焊盘区域,避免铜箔氧化;?
- 表面处理:普通应用选喷锡(HASL,可焊性好),高频 / 高可靠性应用选镀银(Ag,导电率高)或镀金(Au,耐腐蚀性强)。?
某汽车 PCB 采用镀银表面处理,在盐雾测试(5% NaCl,40℃,96 小时)后,焊点接触电阻仅增加 5%,远优于喷锡(增加 20%)。

微信小程序
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6866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