技术资料
搜索
立即计价
您的位置:首页技术资料PCB知识可穿戴设备 PCB 的抗干扰指南

可穿戴设备 PCB 的抗干扰指南

来源:捷配 时间: 2025/10/13 09:02:45 阅读: 77
    可穿戴设备的健康监测功能(如心率、血氧、睡眠监测),核心价值在于 “数据精准”,但普通产品常因 PCB 抗干扰不足导致数据失真:某用户在跑步时,运动手环的心率数据从 130 次 / 分钟骤升至 180 次 / 分钟,实际手动测量仅 135 次 / 分钟;某智能手表在靠近手机时,血氧检测误差从 ±2% 扩大至 ±8%,无法准确判断用户健康状态。可穿戴设备的监测数据偏差,多源于 PCB 未做好 “微弱信号放大” 与 “电磁屏蔽”—— 健康监测的信号多为毫伏级(如心率信号 0.5-5mV),极易受运动干扰、电磁噪声影响,需通过 PCB 设计构建抗干扰屏障。
 
首先是微弱生物信号的低噪声采集。健康监测的核心是捕捉微小信号,PCB 需降低电路噪声:选用超低噪声运算放大器(TI OPA277,输入噪声电压≤1.2nV/√Hz),将心率信号放大 1000 倍后,噪声电压仍≤5mV;电源模块采用 “多级滤波”,先用 TI LP5907 LDO(纹波≤15mV)稳压,再并联 10μF 钽电容 + 0.1μF MLCC 电容(X7R 材质),最终电源纹波≤5mV,避免电源噪声耦合至采集线路;采集线路采用 “最短路径布线”(长度≤3cm),线宽 0.2mm,与电源线路间距≥5mm,减少线路损耗与串扰。某运动手环通过优化,静态心率监测误差从 ±5 次 / 分钟降至 ±1 次 / 分钟,数据稳定性显著提升。
 
 
其次是运动干扰的物理抑制。跑步、骑行等运动时,设备晃动会导致传感器接触不良,引发数据漂移:PCB 与传感器电极的连接采用 “弹性导电胶”(厚度 0.3mm,导电率≥1S/cm),替代传统硬连接,即使肢体剧烈晃动,接触电阻变化也≤10mΩ;在 PCB 边缘粘贴医用级防滑胶(3M 4032),增强设备与皮肤的贴合度,运动时位移≤0.5mm;采集线路的铜箔采用 “蛇形布线”(弯曲半径 0.3mm),分散运动时的应力,避免线路断裂导致的数据中断。某用户实测显示,优化后的手环在跑步时,心率数据波动从 ±8 次 / 分钟降至 ±2 次 / 分钟,与医用心率带数据偏差仅 ±1 次。
 
 
最后是电磁干扰的全维度屏蔽。手机、WiFi 等设备的电磁信号(2.4GHz)会干扰监测数据:在 PCB 采集区域外侧布置 “双层金属屏蔽罩”(0.1mm 铜箔 + 0.05mm 铝箔),屏蔽罩接地电阻≤30mΩ,2.4GHz 信号抑制率≥95%;血氧检测的红外光信号线路采用 “屏蔽双绞线”(线距 0.1mm,外侧覆盖 1oz 接地铜箔),干扰抑制率提升 90%,血氧检测误差从 ±8% 恢复至 ±2%;PCB 接地采用 “单点接地”,采集地、电源地、屏蔽地分别独立连接至放大器附近的接地点,避免接地回路电流引入噪声。某智能手表通过屏蔽优化,在靠近手机时,健康数据仍保持稳定,无明显漂移。
 
 
针对可穿戴设备的健康监测精准度需求,捷配推出抗干扰 PCB 解决方案:微弱信号采集用 OPA277 运放 + 多级滤波,噪声≤5mV;运动干扰抑制含弹性导电胶 + 蛇形布线,接触电阻变化≤10mΩ;电磁屏蔽采用双层屏蔽罩 + 屏蔽双绞线,2.4GHz 抑制率≥95%。同时,捷配通过信号完整性测试、运动干扰模拟测试,确保心率、血氧监测误差符合医疗级标准;支持个性化传感器布局,适配不同监测功能需求。此外,捷配支持 1-4 层可穿戴 PCB 免费打样,48 小时交付样品,批量订单可提供抗干扰测试报告,助力客户打造数据靠谱的健康监测可穿戴产品。

版权声明: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,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、排版、编辑,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,我们会尽快处理。

网址:https://wwwjiepei.com/design/4614.html

评论
登录后可评论,请注册
发布
加载更多评论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