技术资料
搜索
立即计价
您的位置:首页技术资料PCB制造PCB 组装常见缺陷与检测判定标准:从外观到功能的精准识别

PCB 组装常见缺陷与检测判定标准:从外观到功能的精准识别

来源:捷配 时间: 2025/10/14 09:46:21 阅读: 145
    PCB 组装过程中,“虚焊、桥连、元件错装、功能失效” 等缺陷频发,若无法精准识别与判定,会导致合格产品误判为不良(浪费成本)或不良产品流入市场(售后风险)。据统计,因检测判定标准不清晰导致的返工率占总返工率的 30%。本文聚焦六大常见缺陷,解析外观特征、检测方法、判定标准(依据 IPC-A-610)及解决方向,帮你建立 “标准化” 的缺陷判定体系。?
 
一、缺陷 1:虚焊(焊点接触不良)?
虚焊是最常见的缺陷之一,表现为焊点未充分熔合,通电后接触电阻大或开路,常见于焊膏量不足、焊盘氧化场景。?
1. 外观特征?
  • 2D AOI 观察:焊点表面无光泽(呈哑光),形状不规则(如扁平、缺角),与元件引脚或焊盘结合处有缝隙;?
  • X 射线观察(隐藏焊点):焊点内部呈 “空心” 或 “局部未熔合”,熔合面积<80%(如 BGA 焊球仅边缘与焊盘熔合);?
  • 电气测试:导通电阻>100mΩ(正常≤50mΩ),或通电后电阻波动大(如从 50mΩ 升至 500mΩ)。?
2. 判定标准(IPC-A-610 Class 2,消费电子标准)?
  • 轻微缺陷:熔合面积 80%-90%,导通电阻 50-100mΩ,无开路风险,可接受;?
  • 严重缺陷:熔合面积<80%,导通电阻>100mΩ,或存在开路风险(电阻>1MΩ),需返工;?
3. 检测方法与解决方向?
  • 检测工具:X 射线检测仪(隐藏焊点)、ICT(导通性)、热成像仪(虚焊处温度异常升高);?
  • 解决方向?
  • 焊膏量不足:扩大钢网开孔(如从 0.3mm 增至 0.33mm),增加印刷压力;?
  • 焊盘氧化:用砂纸打磨焊盘,重新沉金(厚度 0.1μm);?
  • 回流焊温度不足:提高峰值温度(如从 235℃增至 240℃)。?
 
 
二、缺陷 2:桥连(相邻焊点短路)?
桥连是相邻焊点因焊膏过多或贴装偏移导致短路,通电后会引发电路烧毁,常见于细间距元件(如 0.5mm 间距 QFP、BGA)。?
1. 外观特征?
  • 2D/3D AOI 观察:相邻焊点的焊锡连在一起,形成 “金属桥”,无明显间隙;?
  • X 射线观察:内部相邻焊点的金属熔合,无空气间隙(正常应有≥0.05mm 间隙);?
  • 电气测试:相邻引脚间绝缘电阻<100Ω(正常≥10?Ω),出现短路报警。?
2. 判定标准(IPC-A-610 Class 2)?
  • 轻微缺陷:相邻焊点有极细金属连接(宽度<0.02mm),绝缘电阻>10kΩ,无短路风险,可接受;?
  • 严重缺陷:相邻焊点明显连接(宽度≥0.02mm),绝缘电阻<100Ω,存在短路风险,需返工;?
3. 检测方法与解决方向?
  • 检测工具:3D AOI(细间距元件)、X 射线(隐藏焊点)、ICT(短路检测);?
  • 解决方向?
  • 焊膏过多:缩小钢网开孔(如从 0.33mm 减至 0.3mm),降低印刷压力;?
  • 贴装偏移:校准贴片机视觉系统,提高定位精度(如从 ±0.03mm 至 ±0.02mm);?
  • 回流焊参数不当:缩短恒温时间(如从 90s 减至 70s),减少焊膏流动性。?
 
 
 
三、缺陷 3:元件错装(型号 / 封装 / 极性错误)?
元件错装是指实际贴装的元件与设计不符,如电阻值错(1kΩ 贴成 10kΩ)、封装错(0402 贴成 0603)、极性反(二极管正负极颠倒),会导致功能失效。?
1. 外观特征?
  • 2D AOI 观察?
  • 型号错:元件丝印与设计不符(如设计 “103”,实际 “104”);?
  • 封装错:元件尺寸与焊盘不匹配(如 0603 元件贴在 0402 焊盘上,边缘超出焊盘);?
  • 极性反:极性元件(如 LED、电容)的标记方向与设计相反(如 LED 正极在右,实际在左);?
  • 功能测试:电路功能异常(如传感器无输出、LED 不亮)。?
2. 判定标准(IPC-A-610 Class 2)?
  • 轻微缺陷:非关键元件封装错(如 0402 电阻贴成 0603,不影响其他元件),功能正常,可接受;?
  • 严重缺陷:型号错、极性反,或关键元件封装错(如 MCU 封装错),功能异常,需返工;?
3. 检测方法与解决方向?
  • 检测工具:2D AOI(丝印比对、极性识别)、元件计数器(来料核对)、FCT(功能验证);?
  • 解决方向?
  • 来料错:加强 IQC 检测,用元件计数器核对型号、封装;?
  • 贴装错:在 AOI 中导入正确的元件库,增加丝印比对功能;?
  • 极性反:在 PCB 设计时增加极性标记,AOI 中设置极性检测算法。??
 
 
 
四、缺陷 4:元件立碑(一端翘起)?
元件立碑是片式元件(如电阻、电容)在回流焊时因两端焊膏熔化速度不同,导致一端翘起,常见于 0402 及以下小封装元件。?
1. 外观特征?
  • 3D AOI 观察:元件一端贴在焊盘上,另一端翘起,高度差>0.1mm(0402 元件);?
  • X 射线观察:翘起端的焊点未熔合,贴附端熔合正常;?
  • 电气测试:元件导通电阻大(如电阻从 1kΩ 升至 10kΩ),或开路。?
2. 判定标准(IPC-A-610 Class 2)?
  • 轻微缺陷:高度差 0.1-0.2mm,导通电阻正常(≤10% 设计值),可接受;?
  • 严重缺陷:高度差>0.2mm,导通电阻异常(>10% 设计值),需返工;?
3. 检测方法与解决方向?
  • 检测工具:3D AOI(必选,2D 无法识别高度差)、ICT(导通性);?
  • 解决方向?
  • 焊膏量不均:调整钢网开孔,确保元件两端焊膏量一致;?
  • 焊盘尺寸不均:优化 PCB 设计,确保元件两端焊盘尺寸相同;?
  • 回流焊温区不均:校准回流焊炉温区,确保温度均匀(差异≤2℃)。?
 
 
五、缺陷 5:焊点空洞(内部气泡)?
焊点空洞是焊膏熔化时溶剂挥发形成的气泡,未排出留在焊点内部,会降低焊点强度,长期振动易开裂,常见于 BGA、大功率元件。?
1. 外观特征?
  • X 射线观察:焊点内部呈亮色区域(空洞),单个空洞面积或总空洞面积超标;?
  • 超声检测:空洞处反射信号异常,可显示空洞位置与大小;?
2. 判定标准(IPC-A-610 Class 2)?
  • 轻微缺陷:单个空洞面积 10%-20%,总空洞面积 20%-30%,可接受;?
  • 严重缺陷:单个空洞面积>20%,或总空洞面积>30%,需返工;?
3. 检测方法与解决方向?
  • 检测工具:X 射线检测仪(2D/3D)、超声扫描显微镜(SAM);?
  • 解决方向?
  • 焊膏溶剂多:选用低溶剂焊膏(溶剂含量 6%-8%);?
  • 升温过快:降低预热升温速率(如从 2℃/s 至 1℃/s);?
  • 焊盘污染:用异丙醇清洁焊盘,去除油污。?
 
 
六、缺陷 6:功能失效(通电后无预设功能)?
功能失效是 PCB 组装后通电,无法实现设计功能(如传感器不采集数据、MCU 不运行),可能由多种缺陷导致(如虚焊、错装、芯片损坏)。?
1. 表现特征?
  • FCT 测试?
  • 无输出:如传感器无电压 / 电流输出;?
  • 输出异常:如温度传感器输出偏差>5%,射频模块无信号;?
  • 排查流程:先通过 ICT 排除导通问题,再用示波器检测信号路径,定位失效环节。?
2. 判定标准?
  • 严重缺陷:核心功能(如电源、数据采集)失效,需 100% 返工;?
  • 轻微缺陷:非核心功能(如指示灯亮度)异常,不影响主用途,可协商接受;?
3. 检测方法与解决方向?
  • 检测工具:FCT(功能测试)、示波器(信号分析)、逻辑分析仪(数字信号);?
  • 解决方向?
  • 虚焊 / 错装:通过 X 射线、AOI 排查,返工焊接或更换元件;?
  • 芯片损坏:更换芯片,加强回流焊温度控制(避免峰值过高);?
  • 设计问题:反馈设计端,优化电路(如增加下拉电阻)。?
 
 
PCB 组装缺陷判定的核心是 “依据标准、结合场景”——IPC-A-610 是基础框架,需根据客户需求(如汽车 Class 3、消费 Class 2)调整,同时通过多工具交叉验证(如 X 射线 + ICT),避免单一方法误判,确保缺陷识别精准、解决高效。

版权声明: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,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、排版、编辑,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,我们会尽快处理。

网址:https://wwwjiepei.com/design/4654.html

评论
登录后可评论,请注册
发布
加载更多评论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