技术资料
搜索
立即计价
您的位置:首页技术资料PCB制造PCB 焊接工艺的关键参数控制:从温度到焊料的精准管理

PCB 焊接工艺的关键参数控制:从温度到焊料的精准管理

来源:捷配 时间: 2025/10/15 09:49:04 阅读: 136
    PCB 焊接工艺的质量波动,80% 源于关键参数控制不当 —— 温度偏差 5℃可能导致虚焊率从 1% 升至 10%,焊料助焊剂含量偏差 1% 可能引发桥连,时间控制不当会导致元件烧毁或焊盘脱落。关键参数控制需 “量化标准、实时监控、动态调整”,覆盖 “温度曲线、焊料特性、助焊剂用量、焊接时间” 四大维度,结合行业标准与实操案例,确保每个参数都在合格范围。?
 
一、温度曲线控制:回流焊与波峰焊的核心?
温度曲线是焊接工艺的 “灵魂”,不同焊料、元件类型需匹配专属曲线,核心是 “避免温度骤升骤降、确保焊料充分融化且元件不受损”。?
1. 回流焊温度曲线控制(无铅焊膏 Sn96.5Ag3.0Cu0.5)?
回流焊炉多为 4~8 温区,各温区参数需精准设置,且需用炉温测试仪(如 KIC 2000)实时校准:?
  • 预热区(1~2 温区)?
  • 温度范围:80~150℃,升温速率 2~3℃/s(过快导致元件热冲击,如陶瓷电容开裂;过慢导致助焊剂提前挥发);?
  • 停留时间:60~90s,目标是去除焊膏中 50~70% 的溶剂,避免回流时产生气泡;?
  • 恒温区(3~4 温区)?
  • 温度范围:150~180℃,温度波动 ±5℃;?
  • 停留时间:60~120s,激活助焊剂(去除氧化层),同时避免焊膏提前融化;?
  • 回流区(5~6 温区)?
  • 峰值温度:235~245℃(高于焊料熔点 18~28℃,确保焊料完全融化;超过 250℃易导致 IC 封装损坏);?
  • 超过熔点时间(TAL):30~60s(过短导致焊料润湿不足,过长导致焊料氧化、焊盘铜箔溶解);?
  • 冷却区(7~8 温区)?
  • 降温速率:2~4℃/s(过快导致焊点应力集中,出现裂纹;过慢导致焊点晶粒粗大,可靠性下降);?
  • 冷却后温度:<100℃(避免 PCB 出炉后受环境温度影响)。?
2. 波峰焊温度控制?
  • 焊料温度:无铅焊料 260±5℃(Sn96.5Ag3.0Cu0.5),有铅焊料 250±5℃(Sn63Pb37),温度过高导致焊料氧化(生成 SnO2,影响流动性),过低导致焊料不融化;?
  • 预热温度:PCB 底面温度 90~120℃(避免 PCB 接触高温焊料时产生热应力,导致 PCB 翘曲);?
  • 案例:某电源 PCB 波峰焊时,焊料温度设为 270℃(超标准上限 5℃),导致 30% 的 DIP 封装 IC 引脚氧化,焊接后虚焊率达 8%;调整为 260℃后,虚焊率降至 0.5%。?
 
 
二、焊料特性控制:确保焊接性能稳定?
焊料的成分、纯度、形态直接影响焊接质量,需从 “采购、存储、使用” 全流程控制:?
1. 焊料成分与纯度?
  • 成分偏差控制:无铅焊料 Sn96.5Ag3.0Cu0.5 的成分偏差需≤±0.1%(如 Ag 含量 3.0±0.1%),成分超标会导致熔点变化(如 Ag 含量降至 2.8%,熔点升高 2℃),影响温度曲线适配;?
  • 纯度要求:焊料中杂质含量≤0.05%(如 Fe≤0.005%、Cu≤0.02%),杂质过多会导致焊料流动性下降(如 Fe 含量 0.01% 时,流动性降低 15%)。?
2. 焊料存储与使用?
  • 存储条件:焊锡丝、焊锡条需在常温(20~25℃)、干燥(湿度<60%)环境存储,避免氧化;焊膏需冷藏(5~10℃),保质期 6 个月;?
  • 使用规范:焊膏从冷藏取出后需回温 4 小时(避免水汽凝结,焊接时产生气泡),开封后 24 小时内用完;焊锡丝使用前需检查是否有氧化(表面发黑需丢弃)。?
 
 
三、助焊剂用量与活性控制?
助焊剂用量过多或过少都会导致缺陷,活性需匹配焊盘氧化程度:?
1. 用量控制?
  • 手工焊:焊锡丝中助焊剂含量 2~3%,焊接时避免用力挤压焊锡丝(防止助焊剂过量),每焊点助焊剂残留面积≤焊盘面积的 10%;?
  • 回流焊:焊膏中助焊剂 10~12%,通过钢网开孔控制用量(钢网厚度 0.12~0.15mm,开孔尺寸比焊盘小 5~10%),避免焊膏溢出导致桥连;?
  • 波峰焊:助焊剂喷涂量 5~10g/m²(通过喷涂压力控制,压力 0.1~0.2MPa),喷涂均匀(覆盖率≥95%),避免局部无助焊剂导致氧化。?
2. 活性控制?
  • 普通焊盘:用 RMA 级助焊剂(活性中等,避免过度腐蚀焊盘);?
  • 氧化严重焊盘(如库存超 6 个月的 PCB):用 RA 级助焊剂(活性高,去除氧化层),但焊接后需清洗残留(避免腐蚀 PCB);?
  • 敏感元件(如 MCU、传感器):用 R 级助焊剂(活性低,避免助焊剂腐蚀元件引脚)。?
 
 
四、焊接时间控制:平衡润湿与损伤风险?
  • 手工焊:单个焊点加热时间 3~5s(0402 元件 3s,DIP 封装 IC 5s),超过 8s 易导致焊盘铜箔脱落(PCB 焊盘耐温时间≤10s/260℃);?
  • 波峰焊:PCB 与焊料波接触时间 3~5s(过短导致润湿不足,过长导致元件引脚过度焊接);?
  • 回流焊:总焊接时间(从进炉到出炉)5~8 分钟(根据温区数量调整,8 温区炉 5 分钟,4 温区炉 8 分钟),确保各温区时间充足。?
 
 
关键参数控制的核心是 “实时监控与校准”—— 某工厂回流焊炉未定期校准,温度偏差达 10℃,导致焊膏未充分融化,虚焊率 12%;用炉温测试仪校准后,温度偏差控制在 ±1℃,虚焊率降至 0.8%。可见,精准控制参数是焊接质量的基础。

版权声明: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,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、排版、编辑,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,我们会尽快处理。

网址:https://wwwjiepei.com/design/4688.html

评论
登录后可评论,请注册
发布
加载更多评论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