技术资料
搜索
立即计价
您的位置:首页技术资料PCB制造PCB生产必备:盲孔树脂塞孔量产,工艺优化缺陷整改方案

PCB生产必备:盲孔树脂塞孔量产,工艺优化缺陷整改方案

来源:捷配 时间: 2025/11/10 09:25:28 阅读: 114

1. 引言

 树脂塞孔是PCB盲孔封装的核心工序,用于保护孔壁、提升散热与机械强度,广泛应用于高密度消费电子、汽车电子PCB。但行业数据显示,盲孔树脂塞孔常见缺陷(空洞、凹陷、树脂溢出)导致的不良率超10%,某消费电子厂商曾因盲孔塞孔空洞(空洞率15%),导致PCB散热不良,产品高温死机率达8%,直接损失超600万元。树脂塞孔需符合**IPC-6012 Class 3标准**,空洞率≤5%,凹陷深度≤0.02mm,树脂溢出≤0.03mm。捷配树脂塞孔工艺良率达99.5%,累计处理150万+片盲孔塞孔PCB,本文拆解塞孔缺陷根源、工艺优化及检测方案,助力生产主管解决量产难题。

 

2. 核心技术解析

PCB 盲孔树脂塞孔缺陷主要源于三大核心问题,需结合IPC-A-600G Class 3 标准与材料特性针对性解决:一是树脂填充不饱满(空洞率超 5%),多因树脂粘度不当(25℃时粘度 1000mPa?s~3000mPa?s 为宜)或填充压力不足(需≥0.3MPa),捷配测试显示,树脂粘度>4000mPa?s 时,空洞率会从 3% 升至 18%;二是树脂凹陷(深度>0.02mm),源于树脂固化收缩率过高(需≤3%),普通树脂收缩率达 5%~8%,无法满足盲孔塞孔要求;三是树脂溢出(>0.03mm),因刮刀压力过大(需 0.1MPa~0.2MPa)或树脂用量过多,溢出树脂会导致后续 SMT 贴装不良率上升 12%。主流塞孔树脂中,太阳诱电 SR-700(固化收缩率 2.2%,25℃粘度 2000mPa?s)适配 0.1mm~0.3mm 盲孔,松下 SP-100(固化收缩率 1.8%,粘度 1800mPa?s)适用于 0.3mm~0.5mm 盲孔,两者均通过捷配 “塞孔工艺适配认证”,空洞率可控制在 3% 以内;固化参数需匹配树脂特性,如 SR-700 需 150℃/60min 固化,确保完全固化(固化度≥95%)。

 

 

3. 实操方案

3.1 树脂塞孔工艺优化四步法(操作要点 + 数据标准 + 工具 / 材料)

  1. 树脂选型:根据盲孔孔径选择树脂 ——0.1mm~0.3mm 盲孔选太阳诱电 SR-700(粘度 2000mPa?s),0.3mm~0.5mm 盲孔选松下 SP-100(粘度 1800mPa?s),用旋转粘度计(JPE-Visc-400)测试 25℃时粘度,确保在标准范围;
  2. 填充参数设置:采用网印塞孔工艺,网版目数 300 目,刮刀角度 60°,压力 0.15MPa,填充速度 50mm/s,填充后静置 10min(消除气泡),用显微镜(JPE-Micro-300)观察盲孔填充状态,确保无明显气泡;
  3. 固化工艺:分两段固化 —— 第一段 120℃/30min(预固化),第二段 150℃/60min(完全固化),固化炉(JPE-Cure-800)温度偏差≤±2℃,固化度用差示扫描量热仪(JPE-DSC-200)测试,需≥95%;
  4. 研磨处理:采用金刚石砂轮研磨(粒度 400 目),研磨压力 0.05MPa,研磨速度 300mm/min,研磨后 PCB 表面粗糙度 Ra≤0.8μm,凹陷深度用激光测厚仪(JPE-Laser-500)检测,≤0.02mm,树脂溢出≤0.03mm。

3.2 缺陷管控与检测措施(操作要点 + 数据标准 + 工具 / 材料)

  1. 在线检测:每批次生产 50 片后,用 X-Ray 检测设备(JPE-XR-800)抽检 10 片,空洞率≤5%(单孔最大空洞面积≤3%),不合格片立即追溯树脂粘度与填充压力;
  2. 外观检测:研磨后用 AOI 检测设备(JPE-AOI-600)全检,表面无树脂残留、无划痕,凹陷深度≤0.02mm,树脂溢出≤0.03mm,外观合格率≥99.8%;
  3. 工艺追溯:捷配生产管理系统(JPE-Prod 5.0)记录每批次树脂批号、填充参数、固化温度,实现缺陷可追溯,当某参数导致缺陷率超 0.5% 时,自动触发参数调整预警。

 

PCB 盲孔树脂塞孔工艺需以 “树脂选型 + 参数优化 + 固化研磨” 为核心,严格遵循 IPC-6012 Class 3 标准,核心是控制空洞、凹陷、溢出三大缺陷。捷配可提供 “塞孔工艺技术输出” 服务:为 PCB 厂商提供树脂选型指导、参数调校、检测设备配套,同时可承接高难度盲孔塞孔代工(如 0.1mm 超细盲孔、高填充率要求)。

版权声明: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,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、排版、编辑,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,我们会尽快处理。

网址:https://wwwjiepei.com/design/5221.html

评论
登录后可评论,请注册
发布
加载更多评论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