柔性 PCB(FPC)因轻薄、可弯曲的特性,在精密电子设备中应用广泛,其制造工艺对细节控制要求极高,直接影响产品的导通可靠性、结构稳定性与使用寿命。作为专注 PCB&PCBA 定制化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,捷配结合多年柔性板生产经验,梳理以下核心工艺要点与规范,为行业伙伴提供专业参考,同时通过精准工艺管控与技术支撑,助力客户实现高品质 FPC 量产。
补强设计是保障 FPC 安装强度与使用稳定性的关键,需严格遵循以下要求:
- 贴补强区域的金手指需向内偏移 0.3~0.5mm,避免补强材料与金手指直接接触影响导通;
- 金手指后续需配套设计过渡引线,引线宽度需比金手指窄 0.1~0.2mm,确保电流传输顺畅,同时减少应力集中导致的引线断裂风险。
捷配在补强工艺中,采用高精度定位设备与定制化补强材料,结合在线 AOI 检测,确保补强贴合精度与金手指偏移尺寸符合设计要求,适配可穿戴设备、医疗窥镜等高精度场景的使用需求。
电镀工艺直接决定 FPC 的导通性能与抗氧化能力,需重点把控以下细节:
- 电镀前需完成全面测试,严格避免漏镀、多镀及重复电镀现象;
- 工艺选择需根据电路导通情况确定:全电路可导通时采用电镀金工艺,确保镀层均匀、附着力强;无法全导通时采用沉金工艺,沉金前需提前绘制过孔图,保障过孔区域镀层覆盖完整性。
捷配通过全自动沉铜(PTH)设备与严格的制程管控,实现电镀层厚度 18-100μm 的精准控制,结合离子污染测试机、剥离强度测试仪等设备的全流程检测,确保镀层的抗氧化性、附着力及导通稳定性符合 IPC 标准。
需将 FPC 外型单独复制至新图层,将线宽调整为 0.13mm 并进行精准剪切,随后将该图层添加至无金手指的线路面,作为线路布局的辅助参考,避免布线与外型冲突。
需先完成 FPC 外型排板,再进行工艺铜皮填充,铜皮边缘与外型边界的间距需控制在 0.5~0.8mm,既保证板材结构强度,又避免铜皮与外型加工时发生干涉。
需先完成线路、包封及钻带的整体排板,确保各图层位置精准对齐后,再将工艺铜皮复制至线路图层,实现线路与铜皮的协同布局,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一致性。
为便于生产过程中的工序识别与质量管控,需在线路层绘制对应标示线:
- 需明确绘制包封线、胶纸贴合线及补强区域标示线;
- 所有标示线的线宽统一设定为 0.1mm,线条需清晰、连续,无断点或模糊现象,确保生产过程中快速识别关键区域。
钻带是 FPC 钻孔工序的核心依据,需严格把控孔径、刀序、缩放比例等细节,避免出现孔位偏差、钻孔破损等问题:
- 软板与包封钻带中的工艺孔、对位孔,其孔径大小需与线路图层中的对应孔位完全一致,确保钻孔后各图层精准对齐;
- 钻带中 2.0mm 规格的工艺孔需设置为第一把刀加工,保障后续钻孔工序的定位基准精度;
- 软板钻带需额外添加六组电镀孔,电镀孔孔径以软板设计的最小孔径为准(常规软板最小孔径为 0.2mm),确保电镀过程中电流均匀分布;
- 包封钻带中若包含槽孔(最小槽孔规格为 0.65mm),需单独配置专用刀具,并将槽孔加工工序放在最后,避免槽孔加工时对已钻孔位造成损伤;
- 补强与胶纸需钻孔时,钻孔尺寸需比软板包封单边大 0.2mm 以上,同时需额外添加剪切孔,剪切孔规格控制在 0.5~0.8mm,便于后续工序中补强与胶纸的精准剥离;
- 软板钻带资料需按 1.0005 的比例放大(即万分之五),若 PI 补强需同步钻孔,PI 补强的钻孔资料需按 0.9992 的比例缩小(即万分之八),补偿材料加工过程中的热胀冷缩误差。
FPC 制造工艺复杂,涉及多道精密工序,需解决定位精度、材料兼容性、尺寸补偿等核心难题。捷配依托 “自营工厂 + 协同工厂” 的模式优势,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工艺优化:
- 采用高精度生产设备(如维嘉 6 轴钻孔机、芯碁 LDI 曝光机),结合自主研发的智能 CAM 系统与协同制造平台,实现钻带缩放、孔位定位等参数的数字化精准控制;
- 建立全流程质量管控体系,从原材料检验(如柔性基材的柔韧性、绝缘性测试)到工序检测(如 X-RAY 焊接检测、特性阻抗测试),再到成品抽检,确保每一道工艺都符合设计要求;
- 针对柔性板的尺寸补偿、补强贴合等关键工序,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工艺参数,同时提供 1-6 层 FPC 免费打样服务,支持 24 小时极速出货,帮助客户快速验证设计方案,缩短研发周期。
FPC 制造的核心在于 “精准把控细节”,从补强设计、电镀工艺到钻带制作,每一道工序的参数偏差都可能影响产品性能。捷配凭借 101 项相关专利技术、全流程数字化生产体系及严格的 IPC 标准执行,将上述工艺规范融入实际生产,通过智能审单、精准加工、全检出货的闭环服务,为消费电子、医疗设备、汽车电子等领域提供高品质 FPC 定制化解决方案。无论是常规柔性板还是复杂刚柔结合板,捷配都能通过专业工艺管控与高效响应,助力客户攻克技术难点,实现产品的稳定量产与品质升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