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GA 组装工艺流程:从焊盘准备到回流焊接的实操要点
来源:捷配
时间: 2025/10/14 09:19:46
阅读: 101
BGA 组装是 “高精度、强协同” 的系统工艺,需经过 “焊盘准备→焊膏印刷→BGA 贴装→回流焊接→初步检测” 五大核心步骤,每个环节的参数偏差(如焊膏量 ±0.1mg、贴装偏差 ±0.03mm)都可能导致焊点失效。与传统 QFP 组装相比,BGA 对每个步骤的精度、材料选择、设备要求更严格,需结合具体参数与实操案例,确保工艺落地。?

一、焊盘准备:PCB 端的基础保障?
PCB 焊盘是 BGA 焊点的载体,焊盘设计与处理直接影响焊点可靠性,核心要点:?
- 焊盘设计规范:?
- 尺寸:焊盘直径比焊球直径小 10%-20%(如 0.4mm 焊球,焊盘直径 0.32-0.36mm),避免焊球焊接后偏移;?
- 布局:严格按 BGA 封装的球图(Ball Map)设计,球距偏差 ±0.01mm,确保与 BGA 焊球精准对齐;?
- 阻焊层:阻焊层开口比焊盘大 0.05-0.1mm(如 0.36mm 焊盘,开口 0.41-0.46mm),避免阻焊层覆盖焊盘导致焊膏无法附着;?
- 焊盘表面处理:?
- 常用沉金(Au 厚度 0.1-0.3μm,Ni 厚度 1-3μm),耐氧化、焊接性好,适合无铅工艺;?
- 避免用 OSP(有机保焊剂)处理(OSP 层易在高温下分解,导致焊点虚焊),尤其 0.5mm 以下球距的 BGA;?
- 清洁要求:?
- 焊盘表面无油污、氧化(氧化会导致焊膏润湿性差),可用异丙醇擦拭,或通过热风枪(80-100℃)去除表面氧化层;?
- 案例:某 PCB 焊盘因存储不当氧化(表面发黑),BGA 焊接后虚焊率达 15%;用砂纸(400 目)轻轻打磨焊盘,重新沉金后,虚焊率降至 0.5%。?
二、焊膏印刷:控制焊点质量的核心环节?
焊膏印刷是 BGA 组装的 “第一道关卡”,焊膏量、印刷精度直接决定焊点是否桥连、虚焊,核心要点:?
- 焊膏选择:?
- 类型:无铅焊膏优先选 Sn96.5Ag3.0Cu0.5(SAC305),熔点 217℃,适合 BGA 焊接;球距≤0.6mm 的 BGA 用焊粉粒度 3#(25-45μm),避免焊粉过大导致桥连;?
- 粘度:25℃时粘度 200-300Pa?s(用粘度计测量),粘度太高易导致印刷不饱满,太低易导致焊膏塌陷;?
- 钢网设计:?
- 厚度:0.12-0.15mm(0.4-0.5mm 球距),厚度偏差 ±0.01mm;?
- 开孔:开孔直径比焊盘小 5%-10%(如 0.36mm 焊盘,开孔 0.33-0.34mm),开孔深度与钢网厚度一致,避免焊膏量过多;?
- 定位:钢网需与 PCB 精准对齐(偏差≤0.02mm),通过 PCB 上的定位孔固定;?
- 印刷参数:?
- 刮刀:不锈钢材质,角度 45°-60°,压力 10-20N(根据焊膏粘度调整,粘度高则压力大);?
- 速度:20-50mm/s,速度过快易导致焊膏不饱满,过慢易导致焊膏粘刮刀;?
- 脱模:钢网与 PCB 分离速度 1-3mm/s(慢脱模,避免焊膏拉尖);?
- 案例:某 0.5mm 球距 BGA 印刷时,因钢网开孔直径与焊盘相同(0.36mm),焊膏量过多,桥连率达 20%;将开孔缩小至 0.33mm 后,桥连率降至 1%。?
三、BGA 贴装:精准对齐的关键步骤?
BGA 贴装需将芯片焊球与 PCB 焊膏精准对齐,贴装偏差过大会导致焊点偏移、应力集中,核心要点:?
- 设备要求:?
- 贴片机精度:定位精度 ±0.02mm,重复精度 ±0.01mm,需带视觉识别系统(CCD 相机,分辨率≥1000 万像素);?
- 吸嘴:根据 BGA 封装尺寸选择,吸嘴直径比封装对角线小 10%-20%(如 15mm×15mm BGA,吸嘴直径 12-13mm),确保吸附稳定;?
- 贴装流程:?
- 视觉定位:先识别 PCB 上的基准点,再识别 BGA 封装的边缘或标记点,计算偏移量(X、Y、θ 方向);?
- 精准放置:贴装压力 50-200g(根据 BGA 重量调整,10mm×10mm BGA 用 50-100g),放置速度 5-10mm/s,避免冲击导致焊膏偏移;?
- 贴装偏差要求:X/Y 方向偏差≤10% 球距(0.5mm 球距≤0.05mm),θ 方向偏差≤0.5°;?
- 案例:某 BGA 贴装时 θ 方向偏差 1°(0.5mm 球距),导致边缘焊球与焊盘对齐偏差 0.08mm,焊接后焊点开裂率达 8%;调整贴片机 θ 方向补偿,偏差控制在 0.3° 以内后,开裂率降至 0.3%。?
四、回流焊接:实现焊点可靠连接的核心工艺?
回流焊接通过精准的温度曲线,使焊膏熔化、润湿、凝固,形成可靠焊点,BGA(尤其无铅)对温度曲线敏感,核心要点:?
- 温度曲线设计(以 SAC305 焊膏为例):?
- 预热阶段(Preheat):温度从室温升至 80-120℃,时间 60-120s,升温速率 1-2℃/s,去除焊膏中的助焊剂溶剂;?
- 恒温阶段(Soak):温度 120-150℃,时间 60-90s,激活助焊剂,防止温度骤升导致芯片损坏;?
- 回流阶段(Reflow):温度从 150℃升至峰值 235-245℃(高于熔点 18-28℃),时间 30-60s,确保焊膏完全熔化;峰值温度偏差 ±5℃,避免过高导致焊球氧化;?
- 冷却阶段(Cooling):温度从峰值降至 80℃以下,时间 60-90s,降温速率 2-3℃/s,避免焊点结晶不良;?
- 设备要求:?
- 回流焊炉:温区数量≥8 区(确保温度均匀),温控精度 ±1℃,氮气保护(氧含量≤500ppm),减少焊球氧化;?
- 案例:某无铅 BGA 回流焊时,峰值温度仅 225℃(低于要求 235℃),焊膏未完全熔化,虚焊率达 12%;将峰值温度调整至 240℃后,虚焊率降至 0.8%。?
五、初步检测:快速筛选明显缺陷?
回流焊接后需进行初步检测,筛选桥连、偏移等明显缺陷,为后续 X 射线检测减负:?
- AOI 检测:检测 BGA 边缘焊球的偏移、桥连(中心焊球不可见),分辨率≥20μm,检测速度 1-2 块 / 分钟;?
- 外观检查:目视检查 BGA 封装是否倾斜、开裂,焊膏是否溢出封装边缘;?
- 电气测试:用飞针测试机检测关键引脚的导通性,筛选完全开路的缺陷(如焊球未接触焊盘)。?
BGA 组装工艺的核心是 “精准控制每个环节的参数”—— 焊盘准备确保基础可靠,焊膏印刷控制焊点数量,贴装保证对齐精度,回流焊实现可靠连接,每个步骤环环相扣,缺一不可。只有严格遵循实操要点,才能降低缺陷率,提升 BGA 组装的可靠性。

微信小程序
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6866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