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广泛服务于消费电子、智能家居、工业控制等对线路复杂度要求较低的领域
层数/板厚:1/0.275mm
材质:PI/50um AD/25um CU/35um
FR4尺寸:217mm*350mm
表面工艺:沉金
线宽/间距:0.2mm/0.15mn
阻焊颜色:CVL黄色
成品铜厚:35um
单面沉金FPC软板是FPC柔性电路板中应用广泛的基础品类,核心特点是仅在基材的单一表面通过沉金工艺(化学沉镍金,ENIG)实现导电线路与焊接区域的金属化处理,兼具柔性基材的空间适配性与沉金工艺的可靠性。
基材层:核心材质为聚酰亚胺(PI)薄膜,常见厚度为25μm或50μm。作为软板“柔性”的核心来源,PI基材不仅能实现多角度弯折,还具备优异的耐高低温性能(可承受-200℃~260℃极端温度)与绝缘性,为线路层提供稳定的支撑基础。
胶黏剂层:主要采用丙烯酸酯或环氧树脂胶,作用是将铜箔与基材层紧密贴合,既要确保线路层与基材的强附着力,防止弯折时线路脱落,同时需保障层间绝缘性,避免出现信号干扰或短路问题。
线路层:以电解铜箔或压延铜箔为原料(常用厚度12μm或18μm),通过蚀刻工艺在基材单面形成导电线路图案,是电流与信号传输的核心载体。由于仅在单面制作线路,相比双面FPC省去了“双面线路对齐”的复杂工序,工艺更简洁。
表面处理层:采用沉金工艺(ENIG)形成“镍层+金层”双层结构,其中镍层厚度为5μm~8μm,主要作用是增强金层附着力;金层厚度为0.05μm~0.1μm,凭借极强的化学稳定性,可隔绝空气、湿气对铜箔的腐蚀,同时提升焊接性能。
焊接可靠性高,适配长期使用
沉金工艺形成的“镍+金”结构稳定性极强,金层能有效避免铜箔氧化,镍层则强化金层与铜箔的结合力,焊接时焊点饱满且不易脱落。即使在-40℃~85℃的温湿度循环环境中(如户外智能设备、车载电子),仍能保持稳定导电,大幅延长产品使用寿命。
柔性适配性强,贴合异形空间
依托PI基材的柔性特性,单面沉金FPC可实现180°弯折(常规可承受1万次以上,特殊基材可提升至10万次),能轻松贴合手机内部狭小空间、穿戴设备弧形外壳、汽车电子异形模块等“非平面安装场景”,解决传统刚性PCB无法适配的空间难题。
工艺简化,成本更具优势
仅需在单面制作线路与沉金处理,相比双面FPC减少了“过孔导通、双面线路对位”等复杂工序,生产周期缩短约20%~30%,材料损耗更低。在中小批量订单或低复杂度线路需求中(如LED灯带、遥控器按键板),成本比双面沉金FPC低15%~25%,性价比突出。
表面平整,适配精密元器件
沉金工艺通过化学沉积形成的金属层均匀性高(表面粗糙度≤0.1μm),无喷锡工艺常见的“锡珠”“锡渣”问题,能精准适配0402、0201等微型贴片元器件的焊接需求,避免因表面不平整导致的虚焊、短路风险,满足消费电子“小型化、高密度”的装配要求。
消费电子领域:手机侧键/音量键控制板、蓝牙耳机充电盒线路板、智能手表传感器连接线、充电宝电量显示板;
智能家居领域:扫地机器人红外传感器线路、智能灯具调光控制板、微波炉/烤箱轻触按键线路;
工业与医疗领域:小型工业传感器(如温湿度传感器)线路、便携式医疗设备(如血糖仪)内部连接线、电子体温计信号传输板;
汽车电子领域:车载USB接口线路板、汽车中控按钮控制板、车窗升降按键线路(需搭配耐温基材)。
厚度:0.28mm
表面处理:沉金
最小孔径:0.2mm
阻焊颜色:绿色
成品铜厚度:70um
材料:PI/25um
CU / 35um(无胶)
尺寸:230mm * 198mm
层数/板厚:4/25mm
材质:PI/25um CU/18um(无胶)
FR4尺寸:225mm*240mm
表面工艺:沉金
线宽/间距:0.075mm/0.75mn
最小孔径:0.15mm
阻焊颜色:CVL黑色
成品铜厚:35um
层数/板厚:2/0.2mm
材质:PI/25um CU/18um(无胶)
FR4尺寸:220mm*150mm
表面工艺:沉金
线宽/间距:0.075mm/0.075mn
最小孔径:0.2mm
阻焊颜色:CVL黄色
成品铜厚:25um
层数/板厚:1/0.275mm
材质:PI/50um AD/25um CU/35um
FR4尺寸:217mm*350mm
表面工艺:沉金
线宽/间距:0.2mm/0.15mn
阻焊颜色:CVL黄色
成品铜厚:35u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