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5G基站PCB板是5G技术落地的“核心硬件基石”,其性能直接决定5G网络的覆盖、速率与稳定性。其内部PCB板(印制电路板)需适配5G技术的高频、高速、高功率、高集成度特性,是保障基站稳定运行的核心组件之一,直接影响5G网络的信号覆盖、传输速率与可靠性。
1.高频高速板材:适配射频单元
专为高频信号传输设计,重点优化Dk/Df特性,代表型号包括罗杰斯(Rogers)4350B(Dk=3.48,Df=0.0037)、泰康利(Taconic)TLX-8(Dk=2.55,Df=0.0015)、国内生益(Shengyi)S1130(Dk=3.6,Df=0.004)。主要用于射频单元的信号收发链路,减少高频信号损耗,保障5G信号覆盖与传输质量。
2.高Tg通用板材:适配基带与主控模块
平衡耐热性与成本,Tg值多在170℃-200℃,代表型号包括生益FR-4S1141(Tg=170℃)、建滔(Kingboard)KB-6160(Tg=180℃)、松下(Panasonic)R-1766(Tg=200℃)。适用于基带单元的主控模块、接口模块,满足长期高温运行与多层高密度设计需求,同时控制基站整体成本。
3.高散热板材:适配功率密集模块
针对高发热区域(如射频单元的PA模块、电源模块),需快速导出热量,代表类型包括铝基PCB(导热系数≥2W/(m?K))、铜基PCB(导热系数≥300W/(m?K)),或添加陶瓷填料的FR-4板材(如生益SY-AL970,导热系数≥1.5W/(m?K))。通过高导热材质将元器件产生的热量快速传导至散热片或机箱,避免局部过热导致的元器件损坏。
5G基站主要分为宏基站(覆盖广、功率高,适用于城市主干道、郊区)和微基站(体积小、部署灵活,适用于密集居民区、商场),不同类型基站的PCB板对应不同功能模块,核心应用场景可分为四大类:
1.射频单元(RRU/AAU)PCB板
射频单元是5G基站的“信号收发中枢”,负责将基带信号转换为高频射频信号并放大发射,同时接收用户设备(手机、物联网终端)的信号并回传。该模块的PCB板需承载功率放大器(PA)、低噪声放大器(LNA)、滤波器、射频开关等核心元器件,需适配2.6GHz(Sub-6G主流频段)、3.5GHz(国内主力频段)乃至24GHz/28GHz(毫米波频段)的信号传输需求,是保障5G信号覆盖范围与强度的关键。
2.基带单元(BBU)PCB板
基带单元是5G基站的“数据处理大脑”,承担数据调制解调、协议解析、资源调度(如用户信道分配、带宽控制)等核心任务。其PCB板需承载高速处理器(如FPGA、ASIC芯片,算力需支持100Gbps以上数据吞吐)、高频内存(DDR4/DDR5,保障数据临时存储速度)、高速接口芯片,需实现基带单元与射频单元、核心网之间的高速数据交互,直接决定5G基站的多用户并发处理能力与数据传输延迟。
3.电源模块PCB板
5G基站功率消耗较4G显著提升(宏基站单站功率可达4000W以上,是4G基站的2-3倍),电源模块需将市电(220V/380V)转换为稳定的直流电压(如12V、48V),为射频单元、基带单元等供电。该模块的PCB板需耐受长期高电流(部分回路电流达50A以上)与局部高温(电源芯片附近温度可达80-100℃),同时需具备高效电源转换能力(转换效率≥92%),避免能源浪费与过热故障。
4.主控与接口模块PCB板
负责基站的设备管理(如状态监测、故障诊断)、外部网络接入(如与核心网、其他基站的互联),PCB板需集成以太网接口(10G/25G高速以太网,满足基站间数据同步)、光模块接口(SFP28/QSFP28,支持长距离光纤传输)、管理接口(RS485/CAN,用于本地维护),确保基站与整个5G网络的协同工作,同时支持远程运维与故障排查。
层数:12层
板厚:2.0mm
阻焊层:哑光黑
最小孔径:0.2mm
层数:16层
板厚:1.8mm
铜厚度:1OZ
表面处理:沉金
板材:FR4
层数:4层
PCB板厚:1.6mm
表面处理工艺:沉金
层数:2层
板厚:1.6mm
外层铜厚:5-10μm
表面处理: 化金